新西部教育网讯(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通讯员 杨登武)“莽莽秦巴,迢迢河汉;古邑汉阴,雄踞其间……观河山之壮美,登龙岗而眺远;感兴衰之流韵,追古今而咏叹……”5月10日傍晚,安康市汉阴县蒲溪初级中学500余名师生以齐声朗诵《汉阴赋》的方式,欢迎移民与客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良学老师回母校开展励志讲学。
陈老师解读《汉阴赋》,杨登武拍摄
陈良学老师精心打磨的《汉阴赋》,从地理、人文、政治、教育诸方面赋文纪事,讴歌汉阴。全赋骈偶对举,整散结合,跌宕抑扬,情韵自然,铺排夸张,情景交融,语句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字里行间溢满作者对大美家乡安康汉阴的赞美和感叹,读来使人有目不暇接、气势夺人、喷薄欲出之感,具有深邃的教育内涵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精彩处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杨登武拍摄
在汉阴县蒲溪初中运动场上,陈老师迎着夕阳的余辉,以解读《汉阴赋》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为母校师生介绍汉阴的自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月河川道自然景色以及汉阴的历史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和革命、教育发展史,用汉阴先贤名士的事迹激励小校友树“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志,立“成才成家”之梦,坚持不懈为实现梦想而奋斗,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谆谆告诫小校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热切希望蒲溪初中学子发扬“头悬梁、锥刺股”的拼搏精神,热爱和钻研汉语文化,锤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扎扎实实学好初中基础学科,努力摘取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的桂冠,积极构筑较高的人生起点;衷心祝愿母校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拔尖人才,为进入全国优秀中学而奋斗!
学生齐诵《汉阴赋》,杨登武拍摄
陈老师引经据典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风和情系桑梓、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师生们受益匪浅。
七三班文姗姗微笑着说:“我们汉阴人耕读传家、诚实守信、尊师重教、民风淳厚,我要像汉阴的先贤名士一样,传承人类文明,建设文明美丽新汉阴。”
“没想到咱汉阴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如此深厚!”九六班陈薇深有感触地说,“家乡美,汉阴美!我要好好学习,立志成才,为家乡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良学到平利考察,照片来自微信群
据悉,陈良学老师,1962年毕业于汉阴县蒲溪中学,曾供职于汉阴县委办、旬阳县委县政府、安康日报社等单位;有文学、史学、客家学、诗歌、摄影以及新闻作品等散见国内外各媒体。
陈老师对川陕移民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并于1998年、推出专著《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详细阐述了秦巴山区客家族群的分布及成因。2000年11月在第六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陕南分布着百万客家人的观点,突破了客家学奠基者罗香林对客家区域的划分,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2008年推出150万字的专著《明清川陕大移民》,进一步阐述了秦巴山区客家族群的分布及成因,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陈老师还出版有《秦巴山中客家人》《明清大移民与川陕开发》《楚界秦河》《新闻写作概论》《陕西客家》《汉江放歌》等10余部专著。著作被国家图书馆以及北大、清华、复旦、厦门、南京等大学纳入馆藏。
陈良学老师现在定居北京,但是仍然关注着家乡安康的发展。继5月10日应邀回母校汉阴蒲溪初中讲学之后,又星夜兼程赶回安康,于5月11日开启了安康市平利县的学术考察之旅。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