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起点公平奠基——汉阴推动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纪实
日期:2016-12-19 09:27:31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量:
今年九月,汉阴县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这是对汉阴教育一次最高级别的国检。
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人财归口管理,巨额财政投入;省市教学能手下乡进山,农村教师有序出山进城;在县城择校的孩子开始往农村回流,德育作业让亲子在实践中共同成长……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汉阴,一系列的变化印证着一个国定贫困县对教育的信仰。
5年教育投入超6亿元
10月27日下午,位于汉阴县南部山区的漩涡镇中心幼儿园,刚放学的孩子们穿戴整齐,彬彬有礼地向过往的行人招手问好,而园长吴刚则例行欢送着。
“早些年农村小孩都是直接上学前班或者一年级,没有上幼儿园这个概念。”空白就是蓝海。2010年9月,在外地从事多年幼教的吴刚回到家乡漩涡镇,开起民办幼儿园。当时条件比较简陋,规模很小。
这种状况在两年前有了质的变化。眼前这所现代化的幼儿园,是汉阴探索推行学前教育“公建民营”的产物。2014年,由县政府投资380余万元新建了漩涡镇中心幼儿园,园区占地3500平方米,科学发现室、舞蹈室和户外游乐设施等一应俱全。小小的集镇一眼望去,最漂亮的就是这所幼儿园。
一直苦于场地和资金制约的吴刚,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顺利通过考察,拿到了委托办园协议书。2015年3月16日,旋涡镇320余名儿童正式入住新建的幼儿园。
“公建民营”给了孩子们高品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办学协议一年一签,每年奖补资金和收费标准,与办园水平考核评级结果挂着钩。
汉阴县教体局局长张小泉告诉记者,在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前提下,汉阴学前教育“公建民营”模式能有效解决学前师资不足和接送幼儿的难题。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县山区镇全面推广,山区幼儿毛入园率已达到96%。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源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汉阴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坚持实施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五优先’战略。”
自2011年以来,汉阴县相继完成迁建汉阴中学、改扩建83所中小学、改扩建15所公办幼儿园等405个建设项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五年来,汉阴在教育上投入了6.32亿元,去年教育、科技、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传列全省县域第一,着实把那句响亮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师资队伍能“上”能“下”
人往高处走。但在汉阴教育系统,这个规则开始“逆行”。31岁的省级教学能手曹雅,今年9月来到城关镇太平小学任校长。她的搭档教导主任伊群,则是语文学科的省级教学能手。和她俩一起“下乡”的,还有同校的省级教学新秀赵丽,现任杨家坝小学校长。
让汉阴名校城关一小三位名师义无反顾扎根农村的,则是汉阴关于教师流动的一系列制度。2014年1月,汉阴将教育经费调整为教体局管理、财政局监管、审计局监督。另外,教体局在编委办核编总数内管理编制,在人社局核岗总数内管理教师岗位设置。财权、人权都由教体局归口管理,教育改革少了羁绊。
为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汉阴在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和学科配套的基础上,公开透明地实行教师流动。教师只要达到必备条件,就可以实现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到县直单位阶梯式有序流动。
这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让城里的优秀教师特别是省市级教学能手纷纷下到农村。观音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吴琼,就是通过交流轮岗来到这里。这位原在县城实验小学任教的省级教学能手觉得乡村小学有更加宽广的平台,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事业留人只是汉阴县激活教师流动机制的一个方面。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县上还给乡村教师发放津贴和乡镇干部补贴,把这两项叠加后,最偏远乡镇的中年教师每月可比城区教师多挣1000元以上。
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目前在汉阴成为一种风尚。在我省首批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示范学校汉阴县实验小学,校长黄海燕告诉记者,建校6年来,学校已累计培养了9名省级教学能手和28名市县级教学能手,每年都有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支教。
近三年来,汉阴县教师公开合理流动471人,交流轮岗388人。优秀师资队伍的交流,也为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找到了出路。随着家门口学校越来越好,到县城择校的家长也开始把孩子转回来,仅城关镇太平小学近两年就有42名学生从城区学校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