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起点公平奠基——汉阴推动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纪实
日期:2016-12-19 09:27:31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量: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规范办学,注重全面发展,为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基,是汉阴教育一贯的理念。在2014年,该县就把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体美学科纳入期末检测,计入学生总成绩。今年3月,全县中小学又开展了“两技一艺”项目。这意味着全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修养。
平梁镇中心小学是汉阴中小学生“两技一艺”的发源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现有学生1049人,其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60%以上。学校每个老师都辅导一个学生社团。如今,学校共有13个社团,涵盖了音乐、体育、书画等方面。“两技一艺”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卓小瑜是漩涡镇堰坪小学的一名年轻教师,针对当下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情况,探索实施“三段三层三类”模式设计“德育作业”。现在,这一创新经验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落地开花,一直走到了全省优秀文化进校园现场会的交流席,并迈上中宣部推广的平台。
此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成为师生必修课。今年秋季,汉阴在全县一、四、七年级1.01万名学生中试点开展了国学进课堂,以《三字经》《论语》《孟子》和地方教材“三沈”文化为教学大纲,以书法、国画、剪纸等国学兴趣课为主题,校园洋溢着和谐、深邃的文化气息。
学前教育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汉阴在高中教育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县教体局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汉阴高一新生1340人,2015年2000人,2016年增至2650人,高中入学率从2010年的42%跃升到现在的97.9%。
“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虽然是个隐形的成绩,但对农村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希望。从长远定位布局教育,不是追求升学率,而是致力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汉阴县县长刘飞霞说,汉阴教育发展的目标不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对均衡,而是通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人才分流标准,尽可能实现孩子人生发展的起点公平。 本报记者 郭晓斌 程靖峰 通讯员 余龙全 冯友松
今年九月,汉阴县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这是对汉阴教育一次最高级别的国检。
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人财归口管理,巨额财政投入;省市教学能手下乡进山,农村教师有序出山进城;在县城择校的孩子开始往农村回流,德育作业让亲子在实践中共同成长……深秋时节,记者走进汉阴,一系列的变化印证着一个国定贫困县对教育的信仰。
5年教育投入超6亿元
10月27日下午,位于汉阴县南部山区的漩涡镇中心幼儿园,刚放学的孩子们穿戴整齐,彬彬有礼地向过往的行人招手问好,而园长吴刚则例行欢送着。
“早些年农村小孩都是直接上学前班或者一年级,没有上幼儿园这个概念。”空白就是蓝海。2010年9月,在外地从事多年幼教的吴刚回到家乡漩涡镇,开起民办幼儿园。当时条件比较简陋,规模很小。
这种状况在两年前有了质的变化。眼前这所现代化的幼儿园,是汉阴探索推行学前教育“公建民营”的产物。2014年,由县政府投资380余万元新建了漩涡镇中心幼儿园,园区占地3500平方米,科学发现室、舞蹈室和户外游乐设施等一应俱全。小小的集镇一眼望去,最漂亮的就是这所幼儿园。
一直苦于场地和资金制约的吴刚,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顺利通过考察,拿到了委托办园协议书。2015年3月16日,旋涡镇320余名儿童正式入住新建的幼儿园。
“公建民营”给了孩子们高品质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办学协议一年一签,每年奖补资金和收费标准,与办园水平考核评级结果挂着钩。
汉阴县教体局局长张小泉告诉记者,在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前提下,汉阴学前教育“公建民营”模式能有效解决学前师资不足和接送幼儿的难题。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县山区镇全面推广,山区幼儿毛入园率已达到96%。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源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汉阴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坚持实施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五优先’战略。”
自2011年以来,汉阴县相继完成迁建汉阴中学、改扩建83所中小学、改扩建15所公办幼儿园等405个建设项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五年来,汉阴在教育上投入了6.32亿元,去年教育、科技、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传列全省县域第一,着实把那句响亮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口号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