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踢开儿童性教育路上的“拦路虎”
在面对儿童性教育的时,人们应该改变思想,更要摒弃封建思想的禁锢,不应让“羞涩”成为儿童性教育发展路上的“拦路虎”,要胆大、心细、合理、科学的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特别是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亲人或老师,在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内心思想的变化。
首先,儿童性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家长。
家长在对儿童做性教育时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具体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是因为观念守旧。我国长期处于一个性禁锢的文化环境中,性是一个敏感话题。父母年 轻时,就没接受过教育,如今咋跟孩子说性?突破“羞涩”的重点是在父母如何去改变观念,观念就像把无形的枷锁在时刻影响着父母的行为教育举止;二是因为知 识匮缺。许多家长不知该怎么说,便将责任推给学校,但学校应试教育压力大,课程太满排不进去。此外,性教育涉及到性隐私,而孩子们的发育有早有晚,学校也 难以做到有针对性。
所以,家长要摒弃“羞于谈性、耻于谈性”的禁锢,不仅要向孩子传授人体结构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应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知 识。在面对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时,往往是父母自己想得过多,才羞于回答或者含糊其词。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父母正确的做法就是自然真实、且趣味明 了地告诉孩子答案。同时,父母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老师去了解孩子在校时的行为表现,共同找出适合孩子的性教育方式,好让学校和家长的性观念不会 滞后,跟上孩子的成长发育的需求。
其次,农村儿童的性教育出现严重的让步乱象。
据有关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 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严重缺失,接受家庭性教育更几乎为空白,心理健康成为留守儿童最大问题。而性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性别角 色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塑造。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在追求与完善农村硬性教育设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而性教 育又是一个不可绕过和忽略的心理问题。
人们首先要改变自己心中“羞涩”的传统观念,同时要意识到早期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深远影响的。这影响不仅体现在儿童时期,还体现在孩子的一生之中。父 母与学校和社会三方应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不应互相推让,因为任何一方的让步,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三方积极合作,互相沟通与配合是解决 留守儿童性教育缺失的根本所在。
第三,儿童性教育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国外,如瑞典、日本等国家的青春期性教育,早已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们主要是利用学校、家庭之外的民间力量来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所以,我们在 面对关于青少年“性教育”遇到的种种尴尬时,也可变换自己的思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更好的为孩子们服务,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如:
瑞典:作为世界上最早开设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儿童进行性教育。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日本:文部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科书封面就是妇女分娩的画面。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都有由专家学者组成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向学生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得更加深入。进入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
韩国:从2001年起,在小学、初中、高中实行每年10课时以上的义务“性教育”制。韩国的教育人力资源部帮助每个学校按类别配备担任性教育教师。
荷兰:儿童从6岁就开始接受性教育,父母则会在餐桌上与孩子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尽管荷兰规定12岁以上的青少年可以合法地发生性行为,但在欧洲国家中,荷兰青少年未婚怀孕的比率是最低的。专家们认为,开展早期性教育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总之,儿童性教育不等于儿童“性爱教育”,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里每个人的的共同努力, 突破目前所处的困境,人们在赋予孩子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更要保证孩子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拥有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最后呼吁大家,既然爱孩子,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责任编辑:牛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