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的关键:把学生带上“道”
日期:2016-11-01 10:43:23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秋雨连绵中,我躲在图书馆里批改物理实验报告。“老师,你在改报告呢?”一位同学从身旁经过,我抬起头看他眼熟,却叫不上名字。做物理实验助教一年多,“老师”这两个字也成了学生们对我的称呼。
我所带的课只负责一个实验,四个学时,学生走马灯似地换,记不清每个学生的名字,自然算不得“好老师”。但是,当我同样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要手把手教他们实验操作的时候,我思考着,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学高为师,一个好老师得先拥有令学生仰慕的专业知识,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钉”在课堂上。在我求学的记忆中,一节大学物理课令人印象深刻,那节课讲电磁学,老师并没有完全按照课本顺序,而是将黑板分成两栏,一边写下电学主要公式,另一边写下磁学的对应公式,而在中间列举出电磁转换的几个基本原理。她的讲解逻辑之清晰,思路之顺畅,让学生们一下子就掌握了整个电磁学的知识结构。多年以后,虽然公式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当时豁然开朗的感觉依旧。
在大学上过的各种课上,也遇到了各种不同的老师。上马克思主义原理时,老师总是先拿出当天的报纸,由新闻热点切入到讲课内容;选修动物学时,老师模仿水螅爬行方式的动作至今难忘;旁听经济学原理时,课堂上充满“段子”,老师“抖包袱”之后让我们对经济问题醍醐灌顶。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把复杂的科学原理讲解得深入浅出,而且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我们融入老师营造的科学意境和科学思维之中。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成为“好老师”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还不够,一个“好老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他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思维和知识的规律,引导学生的能力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在一次数据库课上,老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安排学生自由选题,然后把老师当成“学生”讲解。大家准备得相当认真,查阅参考文献,做数据统计,“老师”也是从数据样本到论证逻辑逐个“抠细节”,一路下来,虽说比坐在课堂上听讲累得多,但是确实掌握了课程的主要技术。
我认为,为师的关键在于,能把学生带上“道”。普林斯顿原校长雪莉·蒂尔曼说,“大学的教育在于激励那些年轻而积极向上的灵魂,并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虽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任何一个学生走进专业的大门,都少不了一位好的引路人。我想,一位好老师不仅是知识传播者,更应该是一座人生的灯塔,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位站得稳、立得住的兴业之士。而这恰恰是教育最本源的“初心”。
“好老师”的标准每一位学生心中都有一杆秤。但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在未来工作中的某个时刻能够回想起课堂上某位老师的一次讲解、一个板书、一句话语,“老师”二字大约便不会被辜负。
(宋亮,作者系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生)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