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改革应重在消解教育断层
日期:2016-11-02 14:26: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学制改革一直是一个活跃话题,改革的总趋势是日益弹性化。近来媒体报道,甘肃省在部分市县区探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六三学制”改为“三六学制”“四五学制”,以破解小规模学校增多而出现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所谓“三六学制”“四五学制”是指农村孩子在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前在家门口的教学点、小学入学,四年级、五年级以后到邻近的中心学校就读。
学制改革看起来是教育年限的调整,其实背后决定因素是教育布局以及教育资源的质量与配置。从教育布局方面看,甘肃省的学制调整值得肯定。首先实现了小初的一贯制,打通了九年育人通道;其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部分解决了偏远农村“麻雀学校”教育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学生求学需求的问题;再次是赋予学制灵活性,给予学校学制选择权。透过教育布局去分析,这种学制调整还可能存在一种对学生教育价值的需求判断。中低年级段分散设置,高年级段相对集中,是一种异校一贯制。其背后的价值考量可能是,中低年级“距离优先”,让学生就近学习,在家人陪伴下成长;高年级“质量优先”,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让学生进入教育质量较高的中心校学习,以便享受较高质量教育。
肯定的同时,笔者还存有一些忧虑。学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尽可能消解教育断层,构建贯通性学生成长通道。从这方面来看,甘肃的做法在消解教育断层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提出的“三六学制”和“四五学制”中的“三”指的是小学1-3年级,“四”指的是1-4年级,“六”指的是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五”则指的是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可以看出,学制调整后依然为两段,一为“小学中低年级段”,即1-3年级或者1-4年级;一为“小学高年级+初中”。只要分学段,一定会有教育断层,可以看出这种改革并未专注于消解断层。这样分段以后,还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原来的小学、初中两个学段变成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三个分段,并相应产生三个断层,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资源去衔接和过渡。
随着这种学制改革的推行,会逐渐将一批原本完整的小学变成“低学段学校”,这种学校因为只保留1-3或者1-4年级,使得教师只能够教中低学段,即只能“教学小循环”,没有机会去教高年级,实现“教学大循环”。长此以往如果没有相应举措,可能会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以及教学水平的下降,进而导致学校教育质量的降低。同时一批中心校也会因为学生的集中涌入而进一步增容,教师配备、资源供给、制度保障、食宿安全等问题都会迎面而来。
其实,学制本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了学校的任务和性质,也涵盖了学习年限和入学标准,只是最近的改革大都将其简化成了学习年限的调整。学制的改革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不仅仅是学习年限内部的学段调整。从历史经验来看,学制改革分段容易,而如何衔接贯通、灵活调整相对困难。因为前者主要涉及学生流动和学习年限问题,而后者则需要关注课程衔接、教学适应、学生指导等诸多要素。
学制改革的核心是内部贯通而非学段分层,随着甘肃省学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如有余力还可以将高中纳入进来,将初、高中之间的教育断层尝试消解,将目前的“三六学制”变为“三五四学制”,将“四五学制”扩展为“四四四学制”,这些学制已有多国在尝试,有着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学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以学制改革为切入点,消解教育断层,整体构建内部衔接、平稳过渡的跨校育人立交桥。这一育人立交桥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尤其是衔接课程需要因地制宜开发落实。除此之外,资源的配置,管理体制的支撑,学生指导的设置亦需要认真研究,积极落实。
(王凯,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