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风箱里的老鼠” 如何破解“作业的烦恼”
日期:2016-12-19 15:12:10 来源:扬子晚报 浏览量:
连续报道
作业的烦恼
《家庭作业非要家长批改签字?老师回应让家长帮忙“不是偷懒”》《是谁在用鞭子抽着我们奔跑》……近期,本报关于作业烦恼问题的相关报道引发热议。作业问题究竟为何演变成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斗争”?让孩子们背负重压的作业烦恼究竟该如何去解决?……让我们看看心理学专家,站在第三方角度,不设立场地谈谈看法。
解析“烦恼”
作业问题为何演变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战争”?本报特邀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临床心理学博士,香港远程教育学院徐清照教授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环境体制施压,老师出现“压力转移”
徐清照教授指出,老师群体,跟大多数人一样,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可是,由于工作性质与对象的特殊,他们承受着极不普通的压力。这个压力来源于教育体制大环境的压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这种大压力让他们疲惫、焦虑,但更又无法反抗,也无力反抗。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下,他们急需要找人分担压力。于是,透过孩子,他们看到了背后的一个个家长。这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出现一种“心理语言”:“我每天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我要管你们所有的孩子,而我也有家庭或者孩子要管!我的学生本来就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有一份责任。这样,每家管好自己的孩子,我轻松多了,对你们也更有好处啊。”抱着这样的心理,一些老师会将一些工作任务和压力自然地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家长被迫承担任务,“挨揍却不能还手”
那么,面对老师的“任务”,家长的真实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家长面对压力转移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语言”:比如“本来每天的工作已经很累了,就想赶快回到家放松放松,没想到居然还要帮着孩子完成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作业,真是头都要炸了!”;“老师你是学教育专业的,布置作业完成作业习以为常,可我们家长多半是完全不懂教育学的,陪孩子做作业经常是搞得筋疲力尽!”“我好不容易摆脱学习的魔掌了,孩子一上学,我却又要重新做作业,而且是新型的作业,太难为人了!”“孩子作业完成不好就公布于众,不就是把孩子和我们家长一起绑到台前受人嘲笑和侮辱?”……不少家长在心理层面感觉是无端受到了攻击,他们仿佛每天被人揍一拳,却还不能还手,因为有个孩子在对方手里,所以只能压抑着勉强妥协,但时间久了,有些家长就会爆发。
孩子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大环境体制施压给老师——老师撑不住,把压力转移给家长——家长无端承受压力;造成的局面是:老师攻击家长,家长反击老师!”徐清照教授分析道,家长的反应主要有三种:一种直接反抗,比如冲到校长办公室或教育主管部门,或是通过网络发表言论,揭发老师的“错误做法”,宣泄火气!第二种家长考虑到方方面面,决定另辟蹊径——到校外机构去接受培训,转而信任、认可他们。这是一种软抵抗,也是一种心理转移方式。第三种家长则表现为特别积极,非但积极完成作业,还热情地帮老师做这做那。不过这属于“反向形成”,即把无意识之中不能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
无论是哪一种做法,可怕的结果是:老师受了攻击,情绪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而家长因为压抑、愤怒而又无法反抗,潜意识也会把不良情绪向孩子发泄。孩子最后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专家“药方”>>
改善关系,家长和老师要“互换角色”
徐清照教授指出,老师因特殊的位置,使他们很容易在孩子面前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巨人,而孩子们则成了地位低下的“小矮人”,“小矮人”的家长当然也就成了“小矮人爸妈”,这样,就出现了地位上的不平等。然而,这当然只是假象。事实上,一轮又一轮的家长在不断进步,他们中间往往藏龙卧虎、高手如云。当他们的尊严受到侮辱与伤害,最终会反击。在这一点上,无论为了家长、学生还是自己的健康,老师是必须要清醒过来。
理想的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体谅、尊重、感恩——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把孩子照顾好,培养成优秀的人。他们只是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以不同的角色,在做同样一件重要的事。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互换角色。老师,可以回归到自己本来就是家长的身份,就能理解一名家长所有的真情实感;家长,也可以尝试走向讲台,给孩子们讲讲生活常识,几次之后,就可以听到老师的心声。当老师和家长能够互相理解,那么作业问题的矛盾冲突自然就会减少。
作业烦恼,如何破解?大家一起来支招
学校应控制好作业的“质和量”
目前,孩子们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究竟如何具体解决这个问题呢?据了解,在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这一问题上,根据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出台的“五严”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但事实上,目前学生的作业量远远不止于此。
“受各种学业质量考核的压力以及升学带来的压力,现在学生的作业负担确实非常重。”采访中,南京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指出,学校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进行把控,比如每科作业要控制多少时间以内,布置的作业老师要进行有效批改,不布置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作业以及进行分层作业等。“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学校应建立相关要求,主管部门需有效监督,只有建立相应的机制,才能控制住过重的学业负担。”
分清楚“老师任务”和“家长任务”
“每天回家都要签字,还要交出漂亮作业,批改作业的事情不该是老师的吗?”“学校布置的一些实践类作业都要用PPT,那不都是家长的活吗?”……对于不少家长反感的“家长作业”问题,采访中,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坦言,不排除有老师在工作中存在“失当”行为,但并不能就此割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双方的目标一致,因此应该互相配合,把握好“度”,分清楚双方各自的责任。一方面,作为老师,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都属于老师自身的工作内容,不能擅自转嫁给家长。不过老师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学习,有效陪伴并没有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有效地陪伴孩子,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孩子个性化的学习问题的确是大有益处的;另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作为家长,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也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想付出就想收获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也是不现实的。
正确对待和评价实践类作业
采访中,做小报、数学小课题、生活小发明、文化探访……一些实践类的新型作业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看待这类作业呢?
“孩子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作用的结果,一些有意义的综合实践类作业是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了解人文历史,如果家长把这类作业都是当作负担去做,甚至直接代劳,当然会觉得苦。”南京一位名小校长表示,家长不能看到需要自己介入的作业就头疼、抱怨,因为教育是一个浸润的过程,家长如果能够看到作业背后的意义,引导和帮助孩子去体验,鼓励孩子去经历和发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予以适当的帮助,那么其中的收获也是意想不到的。不过这位校长也提出,老师在布置这类作业的时候也要深思熟虑,比如布置的作业是不是科学?孩子们能不能主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在评价这些作业的时候,老师更要看到孩子的努力,而不能完全靠呈现的结果去评判。
不要吃“辅食”超过“主食”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孩子沉重的作业负担并不完全来自于课内,课外辅导班和大量的补习班作业已经占据了众多孩子的时间。“学校的作业我做得很快,但是我还有很多补习班的作业要做。”南京一位小学五年级女生无奈地说,这些培训班的作业太多了,自己感觉有做不完的作业。“现在一些家长过于追捧培训机构的证书,甚至为了参加培训机构的期中、期末考试,向学校请假回家复习备考。这种心态也是非常可怕的。”南京鼓楼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小校长告诉记者,校外培训不仅控制了很多孩子课后的时间,而且已经开始跟学校“抢时间”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是根据国家课程要求来的,但课外培训机构的作业要求却是超前、超纲的。但现在不少家长吃‘辅食’看得比‘主食’还重视,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甚至让孩子厌学。建议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适量选择学习内容,给孩子的课余生活一定要留一些‘空间’。”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璟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