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多一份定力,少一点跟风

日期:2016-03-28 11:02: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文昌胡同本是北京西城区一条寻常小巷,只因常与“天价学区房”联系在一起,近几年在北京乃至全国教育圈也有了点名气。前不久轰动一时的“每平方米46万”的“新天价”,据说就出自这里。

  有家长开始不淡定了,一边抱怨学区房屡出天价“太坑人”,一边积极打探房源,“只要在承受范围内,就准备出手”。这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最近调查时发现的现象。然而,调查最大的发现,不是家长们被搅动的心理,而是所谓“每平方米46万”的“天价学区房”纯属子虚乌有。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当地住户、房产中介,采访最早发布信息的自媒体人,清晰还原了一条炮制“天价学区房”虚假新闻的链条。事实上,那套被线上线下无数人疯狂讨论的“11.4平方米,530万”的小平房,静静地躲在文昌胡同深处,依然属于在那里住了几十年的老住户——它根本没有被买卖。

  其实,买不买学区房,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经济实力和对教育政策的理解等。在大城市动辄数百万元的学区房,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额开支,如果家长缺乏明确的教育规划,缺乏坚定的教育理念,在为孩子择校时,很难不被社会上变幻不定的风气、潮流左右,深陷其中。就像媒体最近报道的那位“一周让孩子上40小时课外班”的家长,却推说是7岁的儿子“自己要学”,即便果真如此,作为家长,对儿童成长规律的认知,对自身教育理念的坚守,又在哪里?之所以受到媒体关注,是因为这位家长写了篇很长的文章发在网上,讲述自己为了“拼娃”,不惜花巨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的经历。最近,该文在家长群和微信朋友圈中刷屏,又一次冲击了一些家长本不稳固的心理防线。

  一听说学区房又出了“天价”,马上心神不定,准备换房;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报了六七个课外班,马上慌里慌张,准备给自家孩子加码……学区房热、补习班热的背后,往往是因为一些家长缺少对教育价值和规律的认知,缺少坚持自身教育理念的那份“定力”。那篇“拼娃”的网络文章中也提到,很多家长之所以觉得培训班非报不可,并非孩子真有兴趣或天赋,或者家长有长远、系统的培养计划,而基于“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报班”诱发的群体性心理恐慌——他们被这种社会氛围和教育风气所裹挟,丧失了定力。

  一些家长在养育孩子问题上定力的缺失,在为孩子“选择”出生年份时就有所体现,比如前些年“金猪宝宝”“奥运宝宝”等扎堆生育现象。最近有媒体报道,教育部一位负责人称,统计显示,2003年出生的孩子竞争压力最小,预计他们参加高考时,录取率将超50%,这得益于2003年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的一个低谷。逆向思考一下,那些在生育高峰年份出生的孩子,岂不是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这难道不是对跟风生育现象的一种讽刺?

  缺少定力的,当然不只是部分家长。上周,一些大学生热衷校园网贷的现象,成为教育圈关注的热点。不少学生因为贪图网络贷款申请容易、来钱快,深陷其中,结果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压力,河南一位大学生甚至因为身欠巨债而跳楼。试想,如果一些大学生拥有足够的定力,能克制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就不至于为网贷所迷。教师也是如此,如果拥有足够的定力,执着于教育理想,坚守师德底线,就能有效规范自身言行,不会做出打骂、性侵学生等恶行,也不会为了一时利益而脱离教师队伍。再看看一些被各种排行榜、社会捐赠搞得患得患失的高校,难道不也是少了一份坚守大学核心价值、不为虚名所惑的定力?

  定力的缺失,缘于对外界的人、事缺乏透彻认知,缘于心中那份价值、信念的动摇。对于家长、教师来说,自身保持好定力,才能扮演好孩子、学生的引路者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定力的养成,是一门必修的心灵课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定力则是品格和声誉的基石。(杨国营)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