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人们由于习惯不同、运动项目各异、技术准确度有别等因素,往往不能让身体达到这种理想的平衡态。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时,原有的动力平衡就被打破,身体会自然地采取一种应急反应:代偿,即减轻有伤部位的压力,让动力链上的下一个部位帮忙承受负荷,形成新的发力受力模式。此后,如果伤部借机得到治疗康复,整个动力系统还会回到原来的正常平衡状态中。否则,代偿部位长期超负荷运转,慢慢疲劳受损,也会出现伤病,身体又会转嫁负荷到动力链的下一环节。如此代偿性迁延,使身体的不稳定、不平衡呈现连锁状态,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伤病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扩展,出现恶性循环,难以自控的局面。这位举重高手的问题正是人体这种特性的典型例证。
治本先关水龙头
搞清这位患者的致伤机理之后,我们也就有了治疗和康复的思路。说来很简单,就是从伤病源头抓起,先治其右膝,加强关节力量,以缓解右腰的代偿负荷,再治好右腰,缓解右上臂的负荷。如此继续下去,一一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治疗和康复有两种作法:一是减少有害因子,二是直接恢复病灶。如果把伤病出现比作一座楼内多层漏水的话,那么前一种做法相当于关掉水龙头,后一种做法相当于把水湿的地板擦干净。前者无疑是治本之举,至少应当作为首选,当然,前提是要弄清楚关掉哪个楼层的水龙头。
在当今运动伤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以偏盖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比如,一些大夫只关心患者的痛点,不问其他,更不问病史,不愿在病因病源上深究,或只做静态检查,不做动态分析,治疗和康复方案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中一出现损伤,患者就被告知“停止运动”,症状一消退,治疗就告成功和结束,对患者能否恢复正常生活或运动状态就不管不顾了。试想,如果这位举重选手依照此法,只进行主诉痛点左胯伤病的治疗和康复,那么她还会出现其他症状,甚至永远不会恢复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启示不光针对医者
无论对医者和教练,还是对患者以及日常健身者,上述病案都有很好的启示。
一个好的医者和教练,除要掌握人体功能解剖学、病理学外,还要对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有深入的了解,学会从局部伤病中发现整体问题,对于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必须给予历史的、全方位的考虑。比如在诊断评估中,不仅要看患者静态时的身体问题,还要观察其运动中身体结构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发力是否准确,以判断每个关节的负荷是否协调,功能是否存在障碍。
对于平时健身的百姓来说,我们的建议是:
1.一旦某个关节受损,不要轻视它,要及时治疗和恢复,防止代偿现象出现,不要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2.找有经验的专家就诊。看伤时,要理清和说清自己的伤病史,提供详细病历和检查结果,为医生全面查找病因提供参考。
3.运动中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准确规范,及时发现和纠正身体左右上下和内外的不对称和不平衡。原则上,这种异常不能超过10%。
4.日常健身最好进行双边和全身性运动,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和锻炼。即使偏好单边运动,也要适当增加一些双边或相反方向的运动内容。比如,常打乒乓球者可以在运动后跑跑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国高尔夫球顶尖选手梁文冲,每天训练后,都会用非主要发力手做相反方向的挥杆动作上百次,以减少单边训练的不利影响。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最佳的身体好看也好用,协调即是美,平衡就是健康。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