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审美判断能力都是不可靠的,是需要引导的,所以父母对图书的选择权不可以百分之百地下放给孩子。他还建议父母,“如果你觉得某本书不应该、不合适给孩子看,就该把它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有位儿童文学作家说过,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书籍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但也要知道,好书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灵,劣书同样能做到这一点。不久前发生的湖南“弑师案”中的龙某,从小就读了大量的书,但他感兴趣的人物只是“腹黑的、智商高的、感情淡漠的反派角色”“喜欢的反派死了,我就换一本”。虽然不能说其阅读与该事件直接相关,但两者之间有着一定联系,也警醒众多家长,孩子读错了书比不读书更可怕。
由此可见,引导孩子尤其是那些阅读品位不高的孩子阅读好书,很有必要,也是父母和教师不可推诿的责任。但在当前我国仅童书年出版就达6亿册、在销8万多品种的现实下,如何为孩子选书的确困扰着不少家长。尽管每个孩子的阅读趣味有所差别,但无论在哪个时代,完全由父母决定孩子看什么书不足取,孩子想看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也不合适。比较科学的方式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阅读。
也就是说,把书放在孩子面前之后,父母不能放手不管,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段以下的孩子,开展亲子共读必不可少,一边给孩子读书,一边和孩子聊书,聊故事的内容、情节、人物、细节描写以及作者的生平、轶事等,在此过程中做一些价值观层面的引导。当了解了孩子的阅读品位、兴趣和方向,父母再按图索骥,照方抓药,继续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把最契合孩子的书交给孩子,孩子才更可能喜欢这些书,与书产生一种化学反应。
给孩子选书最忌讳的是父母的独断与任性,诸如“唯榜单”、“唯畅销书”等做法也不是科学的选书之法,可能会坑了孩子。其实,任何一个书单都不会适合所有的孩子,最好的书单往往是父母在熟悉了孩子的阅读习惯、水平和品位之后开出的书单。那些销量动辄几百万的畅销书也要警惕,有的畅销书不过是玩概念,有的则是按照商业模式打造出来的,缺少一种儿童本位的视角,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真的有益。最靠谱的选书途径还是首选那些经过历史经验过的经典。
经典作品读多了,孩子自然会对书籍的层次有大概的判断,对劣书有一定的排斥和警惕。当孩子在经典的熏陶下一天天成长,以后的自主阅读之路便走得更顺利,那时候父母最好也不要放手不管,多和孩子聊聊书里书外的世界,是一种很好的心灵沟通,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法。
(中国教育报 记者 张贵勇)
责任编辑:孙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