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年轻父亲更容易成为“局外人”

日期:2016-04-22 08:31:19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其实,自然性别差异是先天给予的,而社会性别差异是文化理念、家长认同、社会引导和同伴互动等方面的影响造成的。许多研究证据显示,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抚育性,可以做很多“母亲”的事,也可以和母亲一样参与许多照顾孩子的活动。

“远其子”现象较多存在于父子关系中。父亲参与的“陪伴互动”维度是体现父子关系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父亲在“陪伴互动”方面的参与,排在“教育规划”和“教育约束”之后。相比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陪伴和互动,父亲更愿意做孩子人生发展的领航者,给孩子制定各种规则,当孩子犯错时管教和惩戒孩子。而涉及到情感交流部分,父亲的参与度明显下降,有22.0%的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而有超过三成的父亲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

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奶爸、猫爸较之以往有增多趋势,但大多数父亲还是习惯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父亲参与“远其子”、柔性不

足的这一特点和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家庭职责和角色分工不无关系。父亲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常常羞于表达,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的爱有特殊的表达方式。

工作是父亲参与的关键性阻碍因素。本次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表现在五个参与维度上远远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对父职意义的积极认同并内化为行动。由于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文化教育,他们大多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更容易认同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家庭育儿的亲职角色,同时在实际行动中,会更具有自我学习力,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参与,于是比文化程度低的父亲表现得更优异。但是由于他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较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

而另一个有趣的调查数据则是,在“陪伴互动”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收入低的父亲比收入高的父亲参与表现优异,他们给予孩子的陪伴更多,给予孩子母亲的支持更多。

当有措施鼓励父亲参与家庭教育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对本次调查反映出的小学生父亲参与的一些倾向性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和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父亲参与。

自我意识:深刻理解父亲是生命成长的“关键人”。每一个成人完成从男人到父亲的转变时,需要深刻理解父亲的角色、职责。父亲参与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关键人,此意义不囿于知识传授层面,还包括儿童情感和个性的塑造;也包括他参与教育的同时也滋养了自己的生命成长。大多数研究都表明,较高的父亲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的职业成功有积极影响,对男性的个性发展、社会关怀更具有正面意义。

祖辈退位:让父亲成为家庭教养的“局内人”。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祖辈带养比例高达73.4%,参与带养99%。小学生祖辈参与带养的比例虽不及学龄前儿童,但也居高不下。祖辈参与带养的家庭,年轻父亲比母亲更容易成为家庭教养的“局外人”。老一辈的性别角色意识传统,习惯让父亲远离孩子,使他们对于父亲角色的适应期就更为漫长。

社会支持:推进父亲参与的社会支持政策。父亲参与不仅受到家庭微环境系统的支持,也受到整个社会的组织、机构、文化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为了鼓励和支持父亲参与,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目前,不少国家的父亲可利用三种形式的假期,即父亲假、育儿假、临时假,来照顾年幼的孩子。而中国的现状是,工作忙、请假难成为父亲育儿缺位的主要外因。此外,政府也要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培训项目,创造条件为父亲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学校引领:加强父亲专题性家庭教育指导。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家长接受系统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学校围绕父职设计相应的指导活动与服务项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