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口揭露的这9个父母养育错误,你中招了吗?
日期:2016-09-18 14:14:11 来源:澎湃亲子学堂 浏览量:
家长们总以为小孩子不懂事,其实孩子远远比你想象中懂得多,有时候他们比成年人更会察言观色,知道如何把情况控制在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精明的“小滑头”其实是父母培养出来的——让孩子亲口告诉你,你到底哪儿做错了。
作为一名儿童心理治疗师,Natasha Daniels每天都与许多父母交谈。这些父母向她抱怨孩子的调皮捣蛋,描述生活中对孩子的各项苦口婆心,也分享自己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然后,Natasha再与他们的孩子单独见面,直视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每一次都惊讶地发现,他们比想象中更具洞察力,尤其善于察言观色、把控尺度,从父母的养育错误中钻空子。
下面孩子们在与Natasha的交谈中亲口揭露的、父母所犯的养育错误,你中招了吗?
1、“她总是威胁要扔了我的玩具,但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是Natasha听到孩子们说的最多的投诉。任何一件事,如果你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孩子们绝对不会认真对待。
Natasha建议父母,可以采取“事不过三”的政策,给你的孩子有机会改正他们的行为,但一旦到了界限,那么,说出口的威胁就必须变成现实,不然孩子再也不会把你说的话当一回事儿。
2、“我只有在妈妈开始大叫的时候,才会听她的话。因为我知道只有那种状态代表她是认真的。”
如果你的孩子每次都在你丧失理智之后才听话,那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你当然希望不管你是否已经发火,所说的每句话都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但若你之前已经多次言而无信,那对不起,恐怕不发火孩子是不会理你的。
其实,你完全可以不靠发火树立自己的威信,怒气并不应该成为你的育儿技巧。比如孩子不肯放下玩具去吃饭,你可以平静地说,“放下玩具,吃完饭再玩,别让我说第二次,否则你今天晚上就别看电视了。”所有的威信来自于你对于规矩的坚持,而非发怒与否。
3、“如果爸爸说不行,妈妈会说可以。”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父母双方互相反对的游戏。他们乐于看见父母“窝里反”,这样他们即使在一方受到批评,却总能在另一方获得支持。所以,无论你和你的伴侣对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什么不同意见,都不要表现给孩子看,在孩子面前保持高度一致是很重要的。
4、“他们每次训练我坚持什么,后来自己都忘光了。”
这简直父母在子女教育的道路上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你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比如叫他们一定要写完作业再看电视,或是玩完乐高积木必须自己收拾好,但时间一长你自己忘了,逐渐松散或撤消了这条规矩,那以后别指望孩子会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儿。
5、“妈妈不让我穿新买的裙子,但只要我不断向她撒娇,我就可以得到允许。”
孩子们总是很坦率地承认这一点——他们会用持续不断的撒娇和胡搅蛮缠来达到目的。你的孩子早已在脑中为你教育他的方式定了框架,如果让他发现撒娇和耍赖是奏效的,那他们永远不会离开这个舞台。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总是让他们的胡搅蛮缠得逞,不然你很可能拥有一个10岁仍然在玩具店满地撒泼打滚的熊孩子。
6、“我不必打扫房间,因为我知道我妈妈会那么做的。”
当孩子说出这一点时,Natasha感到震惊——并不是因为妈妈帮孩子打扫房间(哪个妈妈不这么做?),而是因为孩子知道妈妈会做,并理所当然地等待着妈妈来打扫,甚至放心地把房间弄乱弄脏。
当然你可以说,你只是再也无法忍受那种脏乱,才不得不帮他收拾,但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时候你其实被当成了钟点工。告诉你的孩子,在他们的房间变干净之前不能出门玩滑板,那么,是要打扫还是放弃玩耍,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7、“爸爸妈妈并没有要求我做家务,所以我在家不做任何事情。”
父母总是向Natasha抱怨自己的孩子懒惰,说他们从不帮忙做家务,走过的地方有散落的垃圾或倒翻的水从来不知道收拾一下。然而当Natasha询问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特别理所当然:“他们没叫我收拾啊!”
要知道,没有人是天生热爱洗碗、爱拖地的,哪怕如今作为父母的你。不要要求你的孩子像天使一样,四五岁就会主动帮你端菜、摆桌。告诉你的孩子,你需要他们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在某些家务活上协助你打理好整个家,慢慢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教会他们生活技能。
8、“爸妈不知道,我每天都跟网友聊天到深夜。”
这话通常出自十几岁的青少年之口,他们拥有着世界上最天真的父母。当爹妈的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每天挺早就睡了,白天还会在课堂上睡觉。他们以为孩子没有上社交媒体,绝不会半夜与网友聊天,更不会躲在被窝里看搞笑视频。
而事实是,新世纪的孩子绝不可能与那变幻万千的网络世界绝缘,哪怕是处处表现良好的学霸。作为父母,别被孩子愚弄。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半夜不睡觉偷偷上网,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断网。
9、“爸妈把我的乐高没收了,但我知道拿回来的方法,那很简单。”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其实应该是——“爸妈把乐高没收了,但无所谓,我不在乎。”父母想要通过没收孩子的玩具,立刻、马上看到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但是如果抵押物品得不到孩子持续关注的话,你所有的计划都是白搭。比起抵押物品,倒不如抵押他们的特权,比如多看20分钟电视,玩1小时电玩之类的。
实习编辑:强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