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吉林试管婴儿现状调查:生个孩子有多难?

日期:2016-09-19 14:21:46        来源:中国吉林网    浏览量:

  原因:与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普遍的晚婚晚育都有关

  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睿智介绍,在这些不孕不育的患者中, 由女方原因和男方原因导致不孕不育的各占40%,双方原因导致不孕不育的占10%,不明原因的占10%。

  不孕不育门诊量的大幅增加,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作压力、普遍的晚婚晚育等社会因素有关。另外,也与社会理念的转变以及经济条件的提高有一定关系。

  男性不育中无精、弱精、炎症、性病感染的比率较高,与三四十年前相比,我国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的下限(从1亿个左右)已经降到了2000万个,精液质量也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

  女性不孕的原因也很复杂,首位致病原因为输卵管病变,占不孕妇女的30%-50%,这与近年女性怀孕、流产人数增多有直接关系。其次为卵泡发育异常、排卵障碍、子宫因素等,其他还包括精神因素、免疫系统障碍等等。

  另外,前些年患者年龄集中在30-35岁之间,近两年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最小的患者还是90后。一方面与人们就医观念提前有关,另一方面,性生活提前、妇科炎症年轻化、男性前列腺炎年轻化,都是导致不孕不育症日趋年轻化的直接原因。

  揭秘:试管婴儿不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

  据刘睿智介绍,在不孕不育患者中大约40%-50%可以通过试管婴儿来圆梦。

  而“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卵巢内取出卵子,在试管内让卵子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回子宫内,使之在母亲的子宫内着床、妊娠。

  据了解,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1988年,国内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两个都是女孩。试管婴儿自此已经走过了38年的岁月,很多人都已经长大成人。 而目前,国内的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2012年7月,吉大一院生殖中心在省内首家获得“试管婴儿”技术项目正式运行资质。

  普及: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病情

  试管婴儿技术共分为三代。“大家经常习惯性认为,如同手机或电器一样,试管婴儿也是一代比一代好。其实完全不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妇科主治医师张馨月说。

  原来,这三代试管婴儿并非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是适用人群的不同,选择哪一种试管婴儿技术,完全取绝于患者不同的病情,适合哪种就选哪种。

  据介绍,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即IVF技术,主要适用于女方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等引起的不孕,而男方精子正常或基本正常的不孕夫妇,治疗时将获得的卵子和选好精子放在同一个试管中,让卵子和精子自然选择,结合而受精,胚胎培养几天后再移入子宫内。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即ICSI技术,主要适用于严重的少弱精症及部分无精子症患者(即精液中无精子,而睾丸活检有精子),由于精子太差,不能自然与卵子结合,由医生利用精密的显微仪器将精子注射到卵细胞浆内,让卵子受精,胚胎培养几天后再移入子宫内。

  第三代的试管婴儿技术即PGD技术,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遗传病的患者,它与第一、二代试管婴儿一样,要经过体外受精获得胚胎,当胚胎发育一定阶段进行遗传学检查,排除有遗传病的胚胎,然后将没有遗传病的正常胚胎植入到子宫内。

  感受:每一次怀孕失败都像经历一场葬礼

  一个顺利生育孩子的人,是永远无法了解不孕不育家庭的求子之路是何等艰辛,他们不断地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纠结和挣扎。而对于整天接触这些患者的医护人员,无疑是最能体会他们的感受的。

  不孕症患者时刻遭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刺激。每次月经来潮,都会刺痛妻子的心灵: 又一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喜讯。“我看过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不育不孕者的心情:每一个月月经来的时候,就像经历了一场葬礼。这种形容对于有一些患者来说,一点也不夸张。”刘睿智说。

  每天清晨要测基础体温用于预测排卵日,令许多人感到厌恶和恐惧。

  有的夫妻看到商店里的婴儿用品、书包、文具、校服等等,会感受自己与这些东西格格不入,看到朋友带着孩子大包小裹地携一家老小外出游玩或者家庭团聚,此时他们感觉很孤单——只剩下他们相对无言。

  刘睿智说,许多人到了最后,前来治疗就不完全是为了要孩子,而是为了了结一件事。“特别是作为女人,因为是一位妻子,没有孩子似乎就没有完成一生之中的任务,是一种遗憾。”

  刘睿智说,她最难以面对的,是那些失独者。“有一位大姐孩子二十五六岁时没了。总是走不出那个阴影,无论做什么事,就觉得孩子仍然在眼前,生活也变得暗淡无光,想再生一个孩子,却已经不可能了。”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医生,而是慢慢陪她走一程的那个人,让她们从始终相信自己能生,到逐渐接受现实。”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