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陈如平:基础教育一贯制学校改革的关键在哪

日期:2016-01-18 16:40:51        来源:搜狐教育    浏览量:

  编者按:2015年1月8日-9日,全国“基础教育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全国各地校长、教师、教育研究人员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探索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创新,总结学校管理和育人模式研究成果。搜狐教育独家网络报道了此次大会,并独家专访了部分与会嘉宾。以下是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如平先生的采访。

  采访中陈主任对基础教育一贯制办学模式进行了专业解答。他认为推进一贯制学校建设和小初对口升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此外,对于很热门话题学区房、高考改革,陈主任也进行了深刻分析。

  搜狐教育:您刚才的演讲中提到了“好学校”的标准,您能否再跟我们分享一下,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陈如平:“好学校”这个词是最近提出的。用“好学校”取代以往的“优质学校”这个概念,“好”的含义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几个关键性要素:第一,要有好的培养目标,即我们到底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包括知识、能力、技能、品质还有核心素养等。

  第二要有好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外,学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成人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一些选修课程。《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说到“提供适合的教育”,其核心还是提供适合的课程。

  第三是有好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得当,当然需要有好的教师,教师是整个教育的主体,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好的教师,教师不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还要有爱心、责任心等。

  第四是要有好的学校文化。这个文化说的是育人的环境、教育的氛围,既要有学校的建筑设计、环境的设施布置,还要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

  第五是要有好的管理。学校管理是维系整个学校运作的规则体系和规范。民主、和谐、有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

  搜狐教育:您怎么看待一贯制学校?

  陈如平:今天谈一贯制的学校实际上是在谈义务教育均衡的问题。一贯制办学模式还是能很好的体现公平以及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目前大家对九年一贯制争议较多,因为涉及到义务教育的学制问题。无论九年一贯制,还是以前的“六三制”和“五四制”,大家都会进行比较。当然我们也会拿国外的学制进行比较,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习惯问题。比如美国的义务教育学制较为复杂,有的州是六三制,有的州是五四制,还有的州初中只有两年的中间学校,高中是四年。上海市从2004年开始推进五四学制,现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又推行九年一贯制,我感觉到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谁好谁坏。

  搜狐教育:未来会加大推广吗?还是根据习惯由当地来决定?

  陈如平:九年一贯制也好,五四、六三学制也好,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实现系统育人和整体育人的问题。原来的小学初中分设造成了割裂,甚至上了初中后学的东西和小学是重复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九年一贯制,在课程学习内容方面可以实现上下衔接,避免重复交叉的浪费,这就是九年一贯制的一个优势。此次研讨会也是更多的关注九年一贯制各方面衔接的问题,目标的衔接、课程的衔接、学科教学的衔接、特色教育的衔接、创新人才培养的衔接,甚至我们教师之间的小学初中段的衔接,都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还不能在一个政策或者一个措施还没有实施之前就简单的评估好与坏的问题,更多的是在这个政策的基础上想一些更好的办法去维系和推进这种政策,实现真正的上下衔接,最后实现整个系统育人、整体育人,想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这个政策还是会推下去的。

  搜狐教育:您觉得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什么?

  陈如平:总的来讲,基础教育改革大方向是比较明确的。首先是通过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率,确保公民受教育权利,实现每一个人有学上,解决读书难、读好书的问题。再者是通过内涵发展提升整个学校的品质。这个内涵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课程设计、学校具体活动教学过程到评价甚至教育科研,家校如何共育等等。推行九年一贯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和均衡。这里面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候,提到推进义务教育政策,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推行试行对口入学,另一个是试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围绕这两个政策,各地又在推出很多跟均衡相关的政策。但这两个政策是最核心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家长和学校利益。

  搜狐教育:现在学区房比较热,教育部前不久透露将推“多校划片”的政策,但是有一些政策是担心增加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您怎么看?

  陈如平:实际上我们每年都在谈这个话题,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西城区即将出台一个政策,一套房六年内只解决一个学位,但二孩除外。像这一类政策在各地都已经很多,像天津、广州、上海早就开始实行。

  这个事情应该分两面来看,一是家长对于整个教育内部运作不太了解,或者对于好教育、好学校甚至是好老师的标准内涵不太了解,他们需要来进行转变转念。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一下家门口学校是不是一个好学校,这个好学校关键在于什么?是不是适合你们家的孩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观念问题。与此同时也是需要学校老师去引导家长转变这种观念,这也是可以采取的作为。

  第二,政府这方面,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办好每一所学校,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好学校”。九年一贯制是政府提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一揽子政策之一。所以现在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高低搭配、优劣搭配、重点校和先进模范校、示范校以薄弱的小学、初中之间进行搭配,通过这种资源的组合,优质资源的组合或者是各种资源的组合来实现更好的效益。

  学区房的问题,一是要在政策上进行限制,政策的规定要更加具体明确,以引导市场更加理性。二是学校要引导家长,三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静下心来、俯下身子来,对每一所学校进行设计,帮他们把学校办更好。

  搜狐教育:2014年启动了新的招考改革,但有些校长可能对综合评机制比较困惑,您能否给这些校长支个招?

  陈如平:新招考方案选择浙江、上海两地作为试点,从2014年新高一开始,两地学生高中2017年毕业后参加新高考。到202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进入新高考。新高考从基本的内涵上来讲就是“3+3”,“3+3”也可以变为“2+1+3”。将来的高考时间可能六月七号这一天只考两门课语文和数学,而英语采取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或三年六考,取其中最好的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成绩。这是叫“2+1”,“3”是选考科目,决定考生的学科专业。

  上海和浙江分别做了一个关于高考科目的组合,选考科目上海选了六门,浙江是七门,这种组合之后上海有24种专业选项,浙江是35种选项。这35种选项都覆盖到了所以科目,但可能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科目可能没人选。

  不仅在高考上做了文章,同时又加入了“两考”,要纳入到学生最后录取的依据,一个是会考或是学考,以前叫高中毕业会考,现在改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另一个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现在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参考,二是直接记入高考成绩。比如上海的方法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依据。浙江的做法是,高考成绩占比60%,学考成绩占比30%,剩下10%是综合素质评价成绩。

  未来北京可能会用参考的办法,但可能在学生总体上评价的时候会往前走一步。北京情况比较复杂,各个高校的情况不太一样,像清华北大,北约、华约早就已经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将来是两个方向:一是做参考,第二个是纳入到整个录取里面一定的比例,比例可能在10%左右。这对高中、初中甚至义务教育阶段而言也提出新的要求。评价讲写什么,记录什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多少次,水平怎样,有没有成果等,这些都是要按照实际记录在整个学生档案当中。至于水平到底有多高,能力有多强,由高校来判断和做决定。

  将来整个高考仍然会保留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以前春季高考基本上是以高职招生为主,今后整个春季高考也会有更多的本科院校进入。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