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四大中国式礼貌正在伤害孩子

日期:2016-02-12 19:08:36        来源:京城教育圈    浏览量:

\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这4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自然不自然地犯“礼貌性”的错误。

1、让大的让小的

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而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起争执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在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小区里面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礼貌相处,通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大一些,要让着弟弟(妹妹)。”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们最好做个中立的仲裁者,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选择处理办法,做到不偏袒、不护小。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如果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问他“为什么”。如果是大孩子自己的玩具,那么你可以跟他说:“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会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那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如果是公共的游乐设施,你就可以这么和孩子们说:“这个滑梯是我们大家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要不,我们排队轮流玩吧?”

2、逼孩子打招呼: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有爸妈见孩子不肯打招呼之后,为了给孩子一个不礼貌的理由,也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台阶,就说孩子有点内向。这种家长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就说孩子内向,却没见此时,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脸通红,在家长身后躲得更紧了。家长直接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这样被家长强化出来了。这种家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父母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

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多看些习惯养成的绘本。有时候,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如果带孩子去朋友聚会或者大家庭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他们见面问好的话,这个聚会就会变得非常愉快。有些孩子不喜欢人多的场合,这样预热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就会表现得好很多。

3、面对夸奖过分自谦

“哪里!哪里!”的谦语伤害孩子自信心

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有点脆弱的自信心。有时候,家长的过分“谦虚”,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有的父母,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地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

其实,只要能教给孩子正确归因的方式,爸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孩子会骄傲。面对他人对孩子的夸奖时可以这么说:“嗯,他最近经常练习,进步很大。”那么孩子就能听出来:父母认同了他人的夸奖,并且知道自己是因为练习得多,所以某一方面进步大。父母对孩子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4、碍于面子不会拒绝

对宝宝有害的分享行为伤害宝宝的健康

微信上有一个传播很广的案子:亲戚给两岁半的宝宝喂了一个开心果,妈妈说不要给孩子吃,但是孩子想要吃,亲戚就说:“没有关系的,我家孩子一直这么吃。”为了顾及亲戚的面子,妈妈没有坚决制止。不料,开心果却卡在宝宝气管里,到医院做了气管切开手术也没有挽回宝宝的生命。两岁半的孩子被开心果噎死的事件并不多见,可能当时孩子是边吃边玩,或者边吃边说话,又或者是别的什么情况。不过,妈妈如果不是出于礼貌,对亲戚的喂食能够坚决制止,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个悲惨的结局了。

另一个常见的场景: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玩,在一起玩的另一个小朋友的奶奶给他糖吃,糖拿出来了,孩子说什么都要。可是刚在家吃了糖,妈妈不愿意让他连着吃太多,而且很快就要到午餐时间了。可是老人家给孩子糖吃,她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让孩子吃了。那天中午孩子饭量明显减少。

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大人在给自家孩子吃零食的时候,都会分给一起玩的孩子一点,以显出自己的大方和友好,而另一方的爸妈又经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分享而只好默许,或者虽然口里说着感谢,可心里却充满了担心。

分享也是我们的传统,接受别人善意的分享是一种礼貌。然而,如果这个分享是你不需要的,或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那还是礼貌而坚定地拒绝比较好。比如,“谢谢啊!不过他经常吃了糖之后就不吃饭,千万别给他!”或者“谢谢,我家孩子还不会吃坚果”等等。

如果孩子吵着要,对方坚决给,那妈妈就帮孩子先收下,并告诉孩子:“奶奶的礼物,妈妈先帮宝宝收着,等宝宝吃完饭了再拿给宝宝吃”或者“等宝宝长大了再给宝宝吃”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