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布拖县火烈乡留守的姐弟俩走在寒风凛冽的求学路上。胡全 摄
新西部教育网讯 (中国教育报 记者 杨咏梅)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春节的结束意味着离别。当返乡过年的农民工们再次踏上外出务工之路时,超过6000万的农村孩子又将面临留守。
2月14日,农历新年正月初七,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为切入点的第一份系统性地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国务院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在贵州农村一处破败的空房子的门上,记者曾看到过一副对联,上联是“务农守工在家种粮一场空”,下联是“放下包袱出门打工衣食足”,横批是“弃暗投明”。另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是,据全国妇联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102.5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有205.7万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上的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
采访中,贵州省六枝县岩脚一中教师黄华领告诉记者,过去留守儿童的难题是缺衣少食,现在很多孩子不缺钱花,缺的是情感关爱,“兜里零花钱多了更难管,有的经常夜里翻墙去网吧”,“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等送温暖活动很难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有的留守儿童甚至被推上“秀场”重复关爱。“有个孩子家里有8个新书包,但父母好几年没有回来,他还带着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
面对留守儿童这道考题,我们能做些什么?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关颖指出,父母必须守住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的底线,国家必须弥补监护人教育这个公民教育和普法教育的盲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认为,源头干预才能标本兼治,全社会应联手把工作做在亲子分离之前,让可走可不走的家长就地、就近就业,或者帮助至少一个家长留下来守护孩子的童年。一名父母没有外出打工,平静安稳地度过童年考上大学的教师,则用亲身经历阐述了家庭的宝贵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但被人们熟视无睹的隐形留守现象更值得警醒。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表示,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陪伴孩子时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导致孩子失去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父母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真的不是一个私人话题。
“关爱保护不仅仅是送书包、送文具。”多位专家表示,破解留守儿童难题须形成社会合力。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关爱服务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
责任编辑:孙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