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了,如果高等学校延续当前的办学模式,不要说大学生身份会不值钱,就连教育本身也会陷入危机。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5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为3072元,过去10年农民工的月均收入增长了251%。与之对应,2015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大学毕业生对农民工的收入优势,已从2005年年底的约1.8倍缩小到约1.2倍。(《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9日)
拿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与农民工比较,在我国有很强的现实背景,因为很多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得到更高的薪酬。如果上大学的经济回报下降,毕业后的薪酬甚至不如农民工,那上大学的吸引力会大大减弱。在一些中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确实发生了因上大学的经济回报下降,而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现象。
然而,农民工薪酬与大学毕业生薪酬差距缩小是大势所趋,是社会进步、劳动力报酬提高的必然。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人的社会地位有充分保障,那是因为工人享有的福利保障和工资并不低。这为个体提供了更多元的就业选择,人们不必只盯着少数“光鲜”的行业与岗位。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的社会观念也有望改变,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可以选择中职校,高中毕业后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就业。
当然,农民工要获得自身的职业发展,在岗位上得到认可,同样需要掌握现代技能。上大学要学习,做工人也要学习。接受职业教育与上大学学习学术课程,也没有高低之分。
在上大学的经济回报降低时,学生和家长不能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既然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与农民工差不多,那就不要上大学;既然不上大学,就不读高中(包括职业高中),还不如早早去打工。这样放弃学业去“打工”的农民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简单的体力活。但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民工也需要持续充电,包括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高等教育也必须认真思考究竟给受教育者提供了什么?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给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回报物是一纸文凭,凭借一纸文凭,毕业生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现在,文凭越来越“不值钱”了,如果高等学校延续当前的办学模式,不要说大学生身份会不值钱,就连教育本身也会陷入危机。高等学校要给受教育者货真价实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觉得这段求学经历是值得的。
高等学校给受教育者的回报,包括功利的价值与非功利的价值。功利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而非功利的价值,则是完善自我,促进个体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部分名校比较重视人才培养,因此还受到社会追捧;而有一批不关注人才培养的高校,因身份价值也已不存在,已经走到破产关门的边缘。大学生身份价值的降低,将迫使所有办学者转变办学理念。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争着上大学,大学需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来吸引学生。不要感慨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比农民工高不了多少。成为工人、厨师,还是科学家、教授,本来就是平等的职业选择,没有谁不如谁的问题。(熊丙奇)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