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成功留校:自信和经验可弥补学历“短板”
日期:2016-10-24 10:06: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
对于公办高职院校来说,由于涉及事业编制等问题,本校的毕业生留校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然而,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够留校工作不仅是学校留校不受学历限制,更是因为他们比同龄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结果。留在学校工作,让这些毕业生对职业院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学校的“精神”通过他们一代代的传承。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一些成功留校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他们对于母校的热爱,也能感受到他们不断努力的精神。
放弃所学专业,留校也是人生选择题
高职生留校大都是行政岗位,或是辅导员,或是行政干事,他们大都学的是理工科专业,选择留校意味着自己多年的专业知识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留校与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一道有舍有得的“人生选择题”。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大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找工作时,他放弃了薪水丰厚的外企工作,把简历投到了自己的母校,成为学校的一名辅导员,“我们学校良好的办学环境以及我与老师之间友好的关系,是我最终选择做辅导员的原因”。
说起自己作出的这个“选择”,何大勇说:“我虽然是工科出身,但是我却更喜欢文科,口才比较好,也乐于组织一些活动,喜欢与人打交道,这可能是我更擅长的方面。”
在当辅导员期间,何大勇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继续在他原来的专业方向上深造。他在专科毕业的时候就申请到了本科学历,如今还报考了研究生。并选择了老本行——机械自动化专业。
之所以继续读这个专业,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何大勇渐渐发现,原本的专业背景并没有浪费,在学校工作时,有机电系的相关知识背景让他可以更好地跟同学沟通,做好学生工作,他说:“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锻炼多学习一点,对于将来工作和发展可以有多重选择,选择面更宽。”
自信和经验可弥补学历“短板”
高职院校中的“土著”老师往往是因为参与学生工作最终留校的。因此,不少“过来人”告诉记者,要想留校,应当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何大勇的“校友兼同事”杨景波是第一个在毕业后留在本校工作的老师。杨景波当年在校期间不仅是学生会主席,还是拉拉队队长、合唱团团长等多个社团的带头人。“那时候,学校规模小,自己在学校相关工作表现都比较突出,毕业那会儿正值学校扩建急需管理人员,经过老师的推荐我就留校了”。
然而,当杨景波与外来的老师“同台竞争”时,她也开始感到了压力。“对外招聘来的老师学历都比我高,综合素质也很过硬,一起工作时不免会紧张。所以我总告诉自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学校,把机会留给本校的毕业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杨景波表示,在校期间学生工作经历至关重要。“同学可以积极参与管理学生方面的工作,同时也要保证成绩优秀。学生期间就应该努力学习,增强协调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
而对于在同一所学校工作的朱海军来说,留校之路胜在经验。
“我是辍学两年后再次进入大学校园的。”讲到这里,朱海军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认为这是自己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这段经历让我比其他在校学生多了不少社会经历,也可以更成熟地面对现在的工作”。
作为当时的学生会主席,朱海军早已对学校部门管理和相关的学生工作了如指掌,在社会上打拼过两年的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母校。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对学生管理工作很感兴趣,我也热爱校园文化,平常很喜欢主持和唱歌,我喜欢做这方面的工作。”
那时的朱海军同时拥有社会经验和对工作的热爱,这样的品质对用人单位来说难能可贵。经历过一年的实习锻炼,朱海军从在学工部打杂的实习生成功留校当辅导员。
朱海军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是大专学历,目前没有资格考取教师资格证,这也就注定了留校只能从辅导员做起。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先是专升本,接着又在去年读完了研究生的课程并顺利毕业,这些都是他为自己的职业作出的努力。
“学子回报母校”之路应更加畅通
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时,这些成功留校工作的高职毕业生总是心情澎湃。然而,如何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多一份选择,多一些机会,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对此,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个民办性质的高职院校,“我们只看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入职之后,我们是鼓励他们晋升学历的,现在他们有的拿到了本科学位,有的还拿到了硕士学位”。
此外,单强表示,留校道路还应冷静对待。“我们学校对于学生留校没有任何阻力,但是我并不鼓励学生留校,我还是希望优秀的学生去企业。”单强说,“或许学生留校是因为学校环境好,加上苏州工业园区有独特的人事制度,都是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在编不在编的问题,待遇都一样。”
另外,杨景波表示,学校只有在岗位空缺时才会在优秀的学生干部里选拔人才提供留校的机会,这种留校机制对于学校和同学都是不太规律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根据空缺岗位制定具体的留校条件,让想留校的学生可以更明确自己的选择,避免走冤枉路错路”。
朱海军也认为,在招聘时,很多高校会给予本校毕业生同等的竞争机会,高职院校也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他甚至表示,高职院校应该有这样的政策倾斜,帮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继续在自己的学校发挥能量。“经过层层筛选,通过最终考核的这部分学生,不仅熟悉自己母校的学生工作,也对能得到这份工作心存感激,并继续热爱”。
何大勇表示,“学校应该建立这样的机制,让那些有意愿留下来的学生可以留下来。因为他们比对外招聘的人员更热爱自己的学校,熟悉程度高,各个方面评估下来都很优秀,唯一的劣势就是自己的学历,但这都是可以提升的。”(叶雨婷 实习生 刘淑君 王治国)
责任编辑: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