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出生农家,从小起早贪黑的做家务干农活,不怕苦,送货上门的服务也就坚持了下来,经营了5年,终于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0年,有了点钱的张轩松想投资开杂货店,主要卖日常用品,那时零售业还在各自为战,小打小闹,赚点钱养家糊口。但张轩松敏锐的感觉到,超市业和杂货店不一样,它肯定能成为将来一流的业态。
而当时榕城华榕超市、恒丰超市日用商超,巨大的人流,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为了快速的打开商超局面,张轩松把超市开在了人口流动密集的火车站,汽车站,市区中心,而且坚持“天天平价”,别人卖3块的毛巾,永辉超市卖2块,看得见的实惠,一下子让永辉在普通市民口中传开。
因决策错误,创业中途血本无归
虽然超市经营的很好,但这时张轩松不仅仍在坚持做啤酒代理,而且还要生产啤酒,既是厂商又是分销商。但当时的榕城啤酒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在福建两大啤酒厂家惠泉和雪津的夹击下,市场的份额日益萎缩。
后来张轩松回忆说:“本来想由销到产通吃,但由于很多东西没有考虑周全,结果投入的资金一下子就被套住,损失了好几百万,几乎是血本无归,要不是海外亲戚鼎力相助的话,那时已初具规模的永辉超市也要拱手让人。”
快速试错,快速调整。每走一步及时总结,分析利弊,这是张轩松这些年创业最大的心得。1998年底,张轩松决定退出啤酒行业,开始专心经营永辉商超。这时他的竞争对手是华榕超市。
永辉的生存法则
从2000年开始,商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零售业连锁巨头“好又多”及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沃尔玛进入福建市场,中小超市死伤大片,张轩松知道如果不转型做大做强,只有关门倒闭。
在零售巨头面前,只有赢或死,再细小的利润也会被它们吞噬。
2001年3月,永辉开出第一家生鲜食品超市,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放弃服装、日用品、家电一切主流业务,卖的是蔬菜、水果、肉禽、活鲜、冰鲜和干货,貌似成了一个新的农贸市场,像超市卖快消品一样卖生鲜,但价格却低于农贸市场的10%。
农副产品新鲜干净,价格便宜,永辉迅速打开局面,取得了市场认可,接着张轩松又开始建立生鲜商超壁垒,独门杀手锏了。
1、生鲜自营和直采
张轩松养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采购团队,常年驻守分布在全国的二十余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采购新鲜的水产品,永辉的采购船可以直接开到海上与捕鱼船对接;在福建的一些永辉店铺,早晨五点半就开门迎客,只为将新鲜的食品第一时间提供给顾客。
2、专注聚焦,单品暴利
大多生鲜超市,电商容易死,因为毛利太低,基本为负,但永辉超市毛利可以逆天的达到16%,简直就是业界奇迹!为什么?
秘密都在单品控制上。
永辉超市对“香蕉”单品的运营很逆天。从源头开始,采购员到农田大规模采摘未成熟的香蕉,价格便宜,保鲜期也长。通过冷库运输到仓库,经过简单的制作工艺催熟香蕉,再统一配送到各门店进行销售,不论是价格还是品质在市场上都占绝对优势,利润也很丰厚。
3、全员持股,极致防损
超市一线员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微的薪水,每天上班事实上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干劲,码放果蔬的时候经常“往那一丢”、“往那一砸”,反正卖多少都和他没关系、超市损失多少果蔬更和他没有关系。
为了提升员工激情,张轩松花了一个大饼:一线员工全员持股,工资绩效和利润岗位销售额和利润挂钩。鼓励他们专注细节,防损是在为自己省钱。
2004年,张轩松在解决好永辉核心盈利模式和员工激励计划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拓张,一年的时间在重庆,成都开出了5家门店,年营收20亿。
2008年永辉扩张到安徽省、贵阳市,2009年,天津、南京、郑州店和石家庄店先后开业,全国已经有140多家分店。2010年,张轩松带领永辉成功上市,被誉为“生鲜第一股”,按当时股价计算,张轩松身价百亿。
到目前为止,张轩松的杂货店已经发展成有580家连锁超市,经营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的超级零售巨头,张轩松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超级富豪,身价百亿。
但他一直都说自己是这个时代幸运的农民,
能有今天,8个字可以总结
勤劳,创新,总结,沟通,
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