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汉语拼音之父”称谓的周有光先生,迎来了自己111岁生日。尽管他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做寿,但近些年学界却一直惦记着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周有光文集》策划人、责编叶芳近日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活上,周有光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术上,则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他曾经对我说过,他是对这个世界认真思考了的。这也是周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方则认为,周有光不仅在文字学上有成就,思想也比较先进,“就看问题来说,他站得高、看得远,不同于一般的老人”。
周有光。
将《周有光文集》看作对一生工作的总结
由于工作关系,叶芳也多次去周家拜访周有光。据她回忆,《周有光文集》的编纂,得到了周老先生的全力支持,“他把这个文集看成对自己一生工作的总结,感到很欣慰”。
“他很谦虚,也非常在乎别人的工作。从来不会因为你工作上出了一些差错,或者编辑不够圆满来责备你,这在任何作者那里都很难遇到。”叶芳对中新网(微信号:cns2012)记者表示。
对于周有光在文字学上的成就,叶芳介绍,其实早在周有光年轻的时候,他就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在圣约翰读大学的时候,周有光已经选了文字学的相关课程。至于《汉语拼音方案》,不是周老最早提出的。但是确定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那就是他的功劳了。他也讲过,说那是很多人工作的成果”。
“周老先生不太可能有全新的作品面世了,即便再出的书,也基本都是选本。”提及周有光是否还有可能再出新书的话题,叶芳表示。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书封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自评“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
到了晚年,乃至年过百岁之后,周有光仍然没有停止思考。在以85岁高龄退休之后,他潜心思考和研究文化学、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宏大问题,撰写了大量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文章。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这样评价道“他达到了勇者无惧的境界”。
“周有光先生晚年的思考,是把文字史上升为‘大文化’,研究社会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他常说,‘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进入国际现代文化和地区传统文化的双文化时代’。”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森根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叶芳的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他过生日,有很多人去看望他。他现在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的,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周老先生自己说过,从来都是把坏的东西尽快忘掉,记住的都是生命中有趣的、美好的事情。”叶芳说,周有光对世界新奇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心,“他很多次提到高铁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非常想坐一次高铁回常州老家,但他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做这样的长途旅行了”。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