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大讲堂 >

中外音乐大咖的教育经

日期:2016-02-15 09:50: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

\ 
 

视觉中国供图

  □考级级数的高低,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在孩子抵触情绪较大的情况下,宁可不考级,也不应为此扼杀孩子对一种音乐的喜爱

  □在伊顿,一名学生如果要申请奖学金,学校不会强制要求其通过考级,但面试官会和孩子面对面,用一个小时时间去听他演奏,即使没有证书,学校也能判断一个孩子真实的音乐水平

  □与其给孩子设计好每一阶段的目标,全程盯着他练习,不如自己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竖起耳朵听孩子练习。如果孩子练得很好,就不要去打扰他

  音乐,正在成为中国家长陶冶孩子情操的寄托。各种音乐考级,也正在成为孩子入学竞争力的“新法宝”。寒假中,上海各大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机构内人满为患。很多试听课,不得不临时增加板凳和乐器,以满足更多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幼儿园孩子的不少家长希望能在寒假前给孩子报上一门乐器课,让孩子先学起来。一个颇伤脑筋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习演奏乐器?孩子缺乏耐心忍受不下去时,靠逼有用么?

  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伊顿公学前音乐总监拉尔夫·奥伍德(Ralph Allwood)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党委书记史明阳,请两位中外音乐界的大咖来为家长答疑解惑。

  到底要不要考级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在针对“考级”的话题上,这两名中外音乐大咖观点出奇地一致——孩子不愿意的话,就不考,考了也没啥用。

  考级,是目前很多学音乐的孩子最头疼的一件事,年复一年的测试有时令孩子们感到压力重重,有些人甚至为此对音乐学习几乎丧失兴趣。但如果不去考级,在家长看来,似乎又无法在优秀中小学校面试中证明自身的实力。

  对此,史明阳说,在我国,确实存在一些非专业类学校招生看音乐考级级数的现象。但实际上,考级级数的高低,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在孩子抵触情绪较大的情况下,宁可不考级,也不应为此扼杀孩子对一种音乐的喜爱。

  “实际上,上音系列学校,包括上音附小、附中的考试,都是老师直接现场听演奏,不看考级成绩。”史明阳说,只有那些没有音乐鉴定能力的学校,才会通过“看证书”来尽可能“客观”评价一个学生的音乐水平高低,“看家长的认识和目的,也有很多家长纯粹想让孩子玩玩感受下音乐,那考不考级真没所谓;但有的家长目的性很强,一定要进某所学校让孩子考级,这对孩子未来的音乐水平提升未必好。”

  而在英国,也有考级,同时也的确有些老师会让学生去考级。

  奥伍德并不赞同这种盯着孩子考级的做法。他自己的做法是,问孩子自己想不想要考级。如果他们想要考,那就让他们去考。如果他们真的不愿意,这也没什么,因为他们完全有这种自知、自觉。

  重要的是,一定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愿,不要只是命令他们去考级,“我经常在伊顿遇到一些学生,他们说老师逼他们考级,我会去和他们的老师谈,让他们给孩子空间,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可以让孩子用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事实上,有时候情况会反过来,反而是学生自己想要考级,而老师担心他们压力过大。”

  在伊顿,一名学生如果要申请奖学金,学校不会强制要求孩子通过考级,但面试官会和孩子面对面,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听他演奏,即使没有证书,学校也能判断一个孩子真实的音乐水平。

  逼着学,还是主动学

  学习音乐的一个惯常思路是“苦练”。无论是钢琴、小提琴,还是爵士鼓等,一个对“高阶生”的起码要求是——手上会因频繁练习而生出老茧。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苦练”的唯一途径,恐怕就是“逼”。

  但奥伍德认为,应该给每一个孩子接触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但千万不要逼迫或要求孩子学习,要让他们自己作选择。

  实际上,奥伍德从小也是一路从弹钢琴走上音乐之路的。他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学习音乐的,但父母从未逼迫几个孩子学习音乐。

  “小时候,我们家里就有一台钢琴,妈妈经常会弹曲子给我们听,但她从来不会逼我们学习弹钢琴。”但实际上,奥伍德的母亲是有这个意愿让孩子们学习弹钢琴的,只是做法有所不同。

  一天放学后,她在带孩子们回家的路上说:“哦,你们看这里有个钢琴老师住着。你们想不想跟她学习弹钢琴呢?”孩子们像是捡了彩蛋一样兴奋极了,他们回答说:“好啊好啊,我们想要弹钢琴。我们回去看看那个老师有没有时间吧。”

  奥伍德说,这样的做法,让他觉得完全是自己决定学习音乐的,而不是被逼的。

  他建议中国家长如果有条件的话,把所有能找到的乐器都展示给孩子们看,不要仅仅只是给他们听乐器的声音,要让他们用眼睛看到,“因为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会指着某种乐器说,我要学那个,我不要其他的,就要那一个”。

  至于到了音乐学习后期,是否要紧盯孩子练习的问题,奥伍德也有好办法。

  “与其给孩子设计好每一阶段的目标,全程盯着他练习,不如自己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竖起耳朵听孩子练习。”奥伍德说,如果孩子练得很好,就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他遇到问题了,那么家长可以放下手中的活儿去问问他,“刚刚的G大调是不是很难啊?”

  史明阳从小就是一个“琴童”,而他的儿子现在也成为一名“琴童”。他告诉记者,“要不要逼”家长自己心里得有一面明镜,“你如果想让孩子进度快一些,不练不可能;你如果只是让孩子感受下音乐这个东西,对进度没有要求,那就可以放松些”。

  但史明阳认为,学音乐的都必须经历一段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能力的锻炼,“家长盯也是要盯的,只不过不能那么极端,令孩子厌烦产生抵触情绪”。

  学乐器演奏还是合唱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到底让孩子们学什么?中国的家长最爱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类项目,但奥伍德告诉记者,在英国,他所教授的合唱也是一个热门选项,“我去年教授最长的一个合唱班,上了9周的课;今年的课程,也早就被预定光了”。

  应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之邀,奥伍德到中国来过两次,都是教授合唱课。他发现,中国的孩子比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孩子更热衷于钢琴学习,“在一个班级,能有70%~80%的学生举手告诉我说学过钢琴”。

  奥伍德说,钢琴确实是一门很好的音乐基础课,它是其他音乐形式的最佳“拍档”。但是钢琴同时也是一种“个人音乐”,在初级阶段与人合作的机会并不多。

  合唱的特点是,需要与很多人合作,并且入门简单,“我的很多学生,第一年报班后,第二年还会报班。这令家长、老师都感到惊讶,他们报班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我可以在班上交到新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似乎并没有逼着孩子学音乐的紧迫感。相反,当他们发现孩子们好像不太喜欢自己的课程时,他们会反过来逼自己。

  比如奥伍德的搭档马丁,他教授的合唱课以幽默著称。有一段时间,他发现来上课的孩子们有些沉默,课堂上都没什么人发言、出声。他琢磨了一阵子,决定用小丑式的表演来激发孩子们的热情。即便事情已经过去有一阵子了,谈到马丁那次的“自虐行为”,年过半百、一头白发的奥伍德还是笑出了声。

  在一群记者面前,奥伍德先自顾自笑了一段时间,“他在课堂上,突然拿一盆水浇在自己身上,场面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奥伍德回忆,后来这个合唱班的课堂氛围因此变得很棒。

  “有的音乐课,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兴趣。这种时候,音乐老师自己可以找找原因,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太死板了。”奥伍德的课,随时随地都欢迎其他音乐老师来听课交流,他也喜欢去听别的老师的课。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