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大讲堂 >

也说“一个人的毕业照”

日期:2016-05-27 09:37: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量:

    近日,北京大学“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度“刷屏”网络。2014年,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薛逸凡是当年该专业唯一一个毕业生,只有她一个人的专业“合影”走红网络。在即将到来的6月,她的师弟安永睿也将拍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据了解,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

  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循着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盯着一些热门专业是情理之中的,对个人前途的抉择,必然有着功利的考量。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总还需要一些人坚守一些领域传承知识,就像“为往圣继绝学”,在多数人脚踏实地时,得有一些人仰望星空,不然人类都会忘了高昂头颅的姿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确实如此,无论多么生僻的知识,它的流失对人类都是一种损失,这标志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缺少了一块,而这类知识的价值或许仍深埋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外。比如在2009年,季羡林先生去世,他一人独自支撑几十年的绝学——吐火罗语在国内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而吐火罗语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又有着重要意义。

  为兴趣而学,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整个社会都该提供这样的可能: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解放更多的智力资源投向冷门学科;社会的分配机制更合理了,从事冷门学科的研究者才不会患得患失;社会的舆论评价体系摆脱了功利至上的色彩,这些学生们就会少几次面对别人一厢情愿的“同情”,能够更坦然、更笃定地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

  其实我们乐见“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多几张,可以来自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高校提供了知识传承的渠道,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坦然只为兴趣而选择人生道路。“一个人的毕业照”更多了,也是在为社会认知纠偏,让这些学生至少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地回答“学这个以后干什么”的问题,“为了知识而学习”,这就应该是全部答案。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