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竞选副社长。”我对同学说。
“加油。”
一句鼓励,成为我决心留下来的动力。
曾有同学告诉我,当他对师姐说,他不想留部的时候,得到的是一句冷冰冰的回答:“你走吧,我们不需要你。”很难想象一个为社团辛勤干了一年的干事,在退出的时候,会得到如此令人寒心的回应。我转而想起了我所在的社团:虽然活动不少,但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几乎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而且时常等到凌晨才分配任务。对呀,这样的社团我凭什么要待下去?
有同学劝我,这样的社团,你留下又有什么意义呢?连内部的分工都这么混乱,你留下不是为难自己吗?静下来学习也好啊;还有其他很多工作很轻松的的社团,你为什么不去参与呢?照你的能力完全可以啊……
但我仍然选择留下,在一个人数没有那么多、影响力没有那么大、发展甚至可以用“步履维艰”来形容的社团。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在社团呆上一年,终极目标就是一纸聘书。没错,我也有这样的目标,但绝不是唯一。
“做难事,则必有所得。”我的导师告诉我。“大学是一个失败代价极低的地方,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多做尝试,毕业后失败的代价将是你承受不起的。”我的一个毕业的师兄这样告诫我。于是,我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社团:院系内的、校级的甚至校际的,我在忙碌中看着它们成立、换届、焕发生机或者走向消亡,兴衰的规律蕴藏于在社团的宗旨与制度之中。旁观者或许难以理解,但当你以一个亲历者去参与时,你会发现,真正让你难以忘怀的,正是社团曾经给你的那些让你忙碌、让你累、甚至让你手足无措的经历,而不是那些只能让你整天无所事事,无所见识、无所锻炼的经历。
“我喜欢和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做些纯粹的事情——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一个女生这么对我说。而我的社团,每天都要对新发生的社会大事讨论不停,无论自己喜不喜欢;当时间久了,心也疲倦的时候,听到这一番话,便如梦初醒,忽然明白什么是珍惜。
“圣诞节那天,你们的苹果,是社长亲自掏钱买的。”有一天,部长这样对我们说。惊讶之余,我还想,一个社长或部长“即使不能统一人的想法,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但他们没有义务去用自己的金钱换来我们的齐心协力。而在这样的社团做学生工作,便是和自己敬佩、喜欢的人,做纯粹的事,而社团,其实也是社会组织在大学的一个更加纯粹的缩影。
没错,就是在这个并没有多大的社团,这个所有的任务都由社长来分配的社团,这个所有的工作都要由基层干事来完成的社团,我学会了把自己平时只能看而不会做的东西自己做出来,硬着头皮也要把那些形状抽象的按钮一个一个搞明白,一年后我才明白,这就是知难而上;我学会了在人来人往的地方毫无顾忌地做宣传,顶着过往人们一个又一个的白眼,一年后我才知道,这叫做最基本的放下面子、放下架子;我学会了早晨说什么也得起来做完一项任务,我的话语在社团内部越来越重要,一年后我才知道,这叫人最基本的坚守岗位的品质。一个在对成员要求苛刻的社团,也必有它苛刻的资本,师兄师姐会有他们的分寸,而一个人在其中所受的锻炼也与之有关。
社团给了你一个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机会,它其实就是一个近似“修行”的平台。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个平台,在付出中去懂得珍惜、懂得利用它。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敢于表达“我想退部”的同学。当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只是空谈之时,或者说当自己确实已经对社团、学生工作失去兴趣之后,勇敢地表达退部的想法,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但是当“大厦将倾”之时,迎难而上,将自己作为一根顽强的支柱,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心境,也是一种对责任与能力的全新的理解。所以,每当自己的“同事”甚至上级选择退出时,我一定会祝愿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面对留下来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人,我们将在合作中升华友谊,而不是像另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为了工作而交朋友”
曾有哲学家发问:“我们到底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其实这也跟留部与否的问题类似。有时候,付出便是一种充实,枯燥也是一次历练,去博得别人的认可也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生活并不允许所有人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锻炼的机会就摆在你所在的岗位之上,不增不减,只看你是否能够抓得住。
又是一年社团换届,一批人选择离开,回去追随自己原本热爱的事物;而像我一样选择留部的人,愿意去坚守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平等的契约,去承担这份在其他人看来荒谬的责任。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留部就像插秧,选择多弯下自己的腰,人格自然会站立起来。
责任编辑:王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