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出错各方都有责任
张说,这个申报出现资格不符,其中考生有一定责任,县上管理和审核的部门也有审核把关不严的责任。
根据惯例,三个专项招生计划,从学校到县教育部门,都反反复复搞了几次,其中有两个阶段,先是学校初审,然后是县招生委员会进行复审,这里面初审没有审出来,复审也非常遗憾地没有审出来。
资格复审有专门分工。学籍是教委负责,户籍由公安局审查,族别由县民综办审查,招生办负责综合汇总。
今年高考前,全县专门开了招生联席会,对任务进行明确分工,当时全县复审了今年参加高考的6110个考生,结果有100人户籍不合格的考生被审出,但不包括贾永玉。当时县里把每个户籍不符合的考生写了情况说明和汇总,把户籍情况拉出来制成一张表,非常正式地盖上鲜章。
汇总以后,考生名单还在县招生办网站上公示10天,要求各学校下载数据,公示到班,对合格考生提出申请;对不合格考生,要提供户口簿和学籍证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审;3月11开始公示,3月24日公示结束。但公示期间,贾永玉本人没有提出异议。
而事后倒查责任,两道关卡都没有发现贾永玉资格不符的原因,是县公安局在户籍归类时,把渠县籍的贾永玉错误地归类到平昌县籍一边,导致没有发现她不符合申报国家专项招生的资格,直到8月11日全省复核时,复核考生范围缩小才被发现。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也认为考生贾永玉在事件中有误填的责任,“作为一个小女孩,只知道埋头读书,没有仔细研究招生政策,同时家里大人都在外打工,没能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她有三次机会可以发现这个漏洞。”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认为,在网上公示时,她对三项招生计划名单没有提出异议。在考试前,省教育考试院专门发了一个考试必读,提到三个专项计划和申请条件,请考生慎重填报,她可能没有认真阅读;填报志愿时学校专门发了一个合订本,其前言又对三个专项计划进行了说明,按理说认真阅读了也可以不填。
即将年满18岁的贾永玉身高一米五左右,头发扎在脑后,额头上一片粉刺,圆圆的脸上有一双带笑的眼睛。
贾永玉回忆,填报专项计划时,同学们都听老师的指导和安排。因为学业紧张,自己和同学们都没有研究过这些复杂的招生政策,当时填报高校招生专项时,自己还告诉老师自己是渠县户籍,但班主任去问了说没有问题;但后来填报国家专项招生时,老师拿了一个县公安局下发的具有填报资格的户籍表格名单,其中也有贾永玉的名字,老师就让全班50多个学生都报了国家专项。
贾永玉高中班主任王老师否认是自己的责任,他说所有的招生政策自己只负责讲解和传达,上面怎么讲,自己就怎么传达,学生们所有的资料填写都是他们自己完成,“怎么操作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两万元“特殊补助金”
贾胜泉说,孩子小,学习紧张,哪有时间来研究招生政策。她不懂招生政策,误填了国家专项招生计划,但为什么后续有那么多部门在把关审核,居然都没有发现?“他们有没有存在失职?”女儿考出了全县文科最高分,即使不参加专项招生计划,上一本也完全没有问题,为何现在连本科都不能上?
8月16日,为了圆女儿的大学梦,贾胜泉专程从东莞赶回平昌,找到平昌县招生办和巴中市教育局进行协商,得到答复:因为时间上已经错过了本科批次录取,女儿不能被省外高校录取,但省内高校和专业任选。
第二天上午,经过县教育部门的反复工作,贾永玉无奈接受与名校擦肩而过的现实,退而求其次,只能接受到省属的二本院校成都理工大学会计系就读。
贾永玉在填写了入读成都理工大学的申请书后,教育部门让贾胜泉一家回家等消息,9月1日左右一定会得到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与此同时,针对落选名校给贾家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以及贾家来回奔波的路费,贾家提出要求补偿。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县教育部门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决定以交通、务工及家庭困难补助的名义当场给予贾家两万元现金,贾家同时出具了对此事的谅解书。
贾胜泉说,女儿虽然错过了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心有不甘,但到了这一步,也只能勉强接受现实,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入学通知书。
谁知道,这一等居然等了一个月。眼看到了9月,大学开始开学报到,贾永玉身边的同学都录取去大学报到了,但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依然没到。贾家开始着急,感觉似乎被县教育局欺骗,“我们每天都打电话去了解情况,结果对方一直让再等等,很快就下来了,一拖再拖之下,最后说最迟不超过9月22日。”
眼看从达成协议整整一个月过去,9月18日,忍无可忍的贾家彻底对县教育局失望,一怒之下将落选情况公布到了网上,将双方原本良好的关系彻底斩断,将事件暴露在公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