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城关中学校本研修高效课堂纪实

日期:2016-01-21 11:52:57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强化措施抓校本研修  坚定目标推高效课堂

——洛南县城关中学校本研修高效课堂纪实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商洛讯 洛南县城关中学是县办市级标准化初中,现有42个教学班,1806名学生,193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秉持“全面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备课、打造“四课”、改革课堂评价考核、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强化措施、完善机构、深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带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校本研修,为实施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解决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困惑、疑难和问题,必须借助于校本研修,对此,我们从校本研修抓起,让校本研修为推进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高效课堂的领导。为使高效课堂有序推进,不断深化,我们成立了三个组织。一是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研员、副校长、教导和教研中心主任为成员,职责是强化对校本研修和高效课堂的领导,制定规划和制度,督查校本研修和高效课堂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是工作推进组。分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省市县各级教学能手为成员,职责为分步实施、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三是专家指导组。校长任组长,高校教授专家、教研员、省市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为成员,职责是培训教师,打造专业团队、会诊矫正高效课堂出现的误区。

    2、加强师资培训,为高效课堂提供人才支撑。教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只有把教师的思想凝聚了,素质能力提高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依托商洛学院和江苏金太阳公司聘请的省市级课改专家、名师及市县教研员,主要组织实施了三级培训,即专家对班子成员理念更新培训、学校教师的通识培训和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两年累计培训教师1361人次。通过培训,使高效课堂的实施既有了思路新、管理强的领导者,也有了素质强、能力高的实践者。

    3、注重课题引领,为高效课堂解难释惑。学校申报了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省级《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共享应用研究》等三个课题和市县级52项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每学期一人一题的微型课堂研究,先后有128项微型课题顺利结题。课题研究既解决了高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又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为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是学生自学的必由之路,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除阅读15本书外,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放假前图书馆向每生发放2本书,让学生利用假期仔细阅读,读后完成六项任务:一是写读后感,二是写读书笔记,三是制作手抄报,四是给所读文章配诗配画,五是讲故事,六是制作电脑报。开学后,学校开展假期读书活动展评,对优秀作品表彰奖励、结集出版、推荐发表。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提升了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文明的种子、创新的种子。

    二、模式创新,为高效课堂提供抓手

    高效课堂要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实现快速推进,必须找到抓手。

    1、根据学科特点,创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尽管有诸如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等名校模式借鉴,但具有本土气息的模式更可行。经过近三年的广泛学习、大胆探索、不断实践,经历了行政强推、典型引领、全员参与、自觉跟进四个环节后,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双体验自主学习基本教学模式,模式流程图如下:


 
    在这一模式引领下,语文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为主题的一课多备,一课多讲教学模式;数学学科结合学科特点,确定了“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组的“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理化生组的“依托实验,探究规律”体验模式;政史地组的“着眼现实,延伸课外”开放模式,尽管这些模式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但课堂却有基本的七步要求:一是展示目标当向导,重点知识要记牢。约用1分钟教师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二是规定内容与时间,指导自学抓关键。约用1—2分钟借助多媒体使学生做到:明确自学内容、范围、方法、要求和时间; 三是学生自学教师转,了解学情作打算。约用7分钟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重点看学困生自学情况,个别点拨提示;四是自学效果怎么样,检查学困生把心放。约用5分钟检查中下游学生;五是引导更正师教生,培优转差兵教兵。约用10分钟,开展师生、生生的双边学习;六是当堂检测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约用10分钟教师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必做题完不成的开小灶,巡视最差的学生,当堂批改学困生的作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七是课堂小结是关键,提醒学生抓重点。约用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指明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2、实施模块备课,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新课改取消了教师长期沿用的教参,这对不少教师犹如拿走了拐杖,并由此发生了新的“备课瓶颈”。2011年至2014年我校开始为期三年的第一轮模块集体备课模式探究。先以七年级数学、英语和八年级数学为实验组大胆对备课形式进行改革,实行一课四备:个人裸备、借鉴资料二备,集体研讨三备,授课后反思性四备。把备课任务分解到每个人,教师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备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个课件,然后由学校审定后进行整合,以减少教师之间的资源浪费。后来,全校七八九年级的15个学科组全面实施模块集体备课,共印发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和《导学案》626本,收集课件5680多件,基本建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参”,现在正在进行第二轮集体备课。此举,缩小了教师备课水平差异,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评价考核,调动教师课改热情。制定了《高效课堂实施办法》、《导学案编写要求》,《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规范》,《高效课堂的“六条”标准》和《高效课堂评课“五条”要求》。每学期安排全校性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汇报交流课、复习示范课40余节,听课评课活动是教研组日常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同一学科组、不同学科组互相听课已成为老师的专业需求和习惯,教研中心对听课进行量化评价,考评结果纳入教学量化,并作为评优树摸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热情。

     4、狠抓“四课”,促进教师课堂水平提高。一是扎实上好日常课。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开放的,课改工作推进组和专家指导组人员每天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转课、看课、当堂面对师生评课,及时反馈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情况,促使每个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节课,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自觉进行课改,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发展自己、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二是用心上好研讨课。教研组坚持每两周进行2—3次“同案异师”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至少由两名教师执教,用同一导学案,在不同班级上课。在活动中验证导学案的适用性,锻炼教师高效课堂的实操性,磋商课堂技艺。三是循环锤炼同一课。选择不同课型和不同层次的教师,就同一课同一教师在平行的不同班级反复上,反复评,不断打磨,完善设计。四是精心上好展示课。每周安排一个科目上好一节展示课。展示课以省市教学能手为主力军,由教研组集体准备,全校教师、家长代表参加听课评议。抓“四课”, 让教师有意反思自己的课,有意审视自己的课,有意改进自己的课,有意创新自己的课。这一做法,不仅使实施高效课堂顺利推进,而且为教师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使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活跃在改革的课堂。

    三、成效初现,为高效课堂注入活力

    在高效课堂实践中,虽然走过弯路,有过缺失,甚至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初现的成效,犹如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更使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名为“特色教育”优秀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被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组评为“少教多学”先进实验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省级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校本研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近两年获省市县级荣誉40余项。学校有省级教学能手6名,市县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75名,仅2015年学生在各级举办的学科知识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育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各类荣誉500多人次。特别是2015年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县前10名学生均在我校,500分上线居全县前茅,重点高中升学率53.2%,高中升学率92.6%,办学效益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及人民群众的赞誉。

    四、且行且思,让高效课堂越走越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校的高效课堂打造已步入最关键、最艰难的“深水区”。 反思我们的课改之路,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1、做好示范引领。学校有省市县级教学名师、能手75人,要挖掘丰富的人力资源,制定引领工作职责和示范工作计划,从专家指导、专题讲座、讲示范课、研讨交流四个方面,为全县进行示范、引领,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2、以活动促发展。高效课堂实施到今天,部分出现了彷徨,学校将遵循“培训方式校本化,校本研修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名师、名科、名课评选活动,努力做到高效课堂打造,不靠行政命令,也不靠督促检查,在活动中内化为教师一种自觉行动。

    3、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使校本研修和高效课堂打造再上新水平。将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体会上传入校园网,供师生资源共享。

    4、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为校本研修和高效课堂打造提供丰厚的资金保障。

    高效课堂一路走来,没有尽头,没有标准模式,只有不断的攀升,不断的追寻。我们将循序教学规律向前走,边走边看,边做边想,边想边改,带着自己的思路、设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尝试、去历练,自然会闻到诗意课堂的味道,会收获教书育人的快乐。





责任编辑:喻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