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书良:古镇老街,绿竹白墙,小桥流水,美丽乡村竹林关。(摄影:李广宇)
水灾后涅槃重生 最美竹林关成美丽乡村“领头羊”
2010年,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遭受泥石流袭击,损失惨重。灾害过后,竹林关启动了重建工程。如今,这里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桃花谷,静谧安详的村庄,还是丹凤县美丽乡村的“领头羊”。
“我们从灾害中吸取教训,在山脚下修建了200多米长的阶梯式拦沙坝,把水渠加深加宽,还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树增加植被,以防止水土流失。”竹林关村党支书邢书良介绍,经过整治,近年来村里再没有发生过水灾,下雨天河沟的水也变清了。
与灾后重建同时进行的还有水街景点建设,村民们都住进了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做起了旅游住宿、餐饮、商贸等小生意。目前,水街共有商户600多户,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水质清了、路灯亮了、收入高了,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邢书良说。
邢书良表示,下一步,竹林关将启动棚户区改造,新建2条街道,240户居民将住进新房。
“十三五”规划摘要:
按照“优美小镇点缀、田园风光衬托、特色文化彰显”的要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陕南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围绕县城周边、景区周围、景区之间、高速路出口、县域主要干道沿线规划布局乡村旅游带,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竹林关、棣花、万湾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工作,进一步做精做美乡村旅游。到2020年,力争建成“秦岭美丽乡村”10个以上、国家级“美丽乡村”2个以上。
抓住重点镇建设机遇,全面推广商镇、竹林关实施“五位一体”建设经验,重点加快棣花、商镇国家级重点镇,推进竹林关、武关、峦庄等小城镇建设,新创建国家级重点镇2个、省级重点镇3个。坚持陕南移民、新型社区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紧抓全省移民搬迁试点示范县建设机遇,加快城镇棚户区改造,建设移民安置点2处,安置移民8000户以上,以移民搬迁促进城镇扩容,加快农民进城入镇,推进农民市民化,全力加快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