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渭南讯(吴刚民/报道)大荔县羌白镇新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羌白镇白村,园区规划3500亩,以冬枣、甜瓜、大红樱桃、反季节果蔬为主要种植品种。目前已投入资金27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20座,育苗工厂15亩,配套硬化生产路、灌溉设施等;后半年计划投资480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90座,自动化育苗工厂一座,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技术培训大楼,园区内实现绿化全覆盖。说起设施农业,就不得不说他的创始人霍新颖。
大荔新颖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霍新颖(左)在园区查看设施农业生长情况。
霍新颖是土生土长的白村人,很早就踏上了经商之路,38岁的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打拼,终于有了一份前景光明的事业,可能是常年在外漂泊,使得他更加眷恋家乡。2012年,霍新颖返乡投资兴建现代设施农业。 2013年隆冬,他招揽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技术人员,投资800多万,在贫瘠的800亩废荒地,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建起了拥有120座高效设施大棚的“新颖设施农业精准化示范园”。目前,示范园分为冬枣和果蔬两大栽种区,就在前不久,示范园里的设施西甜瓜大获丰收,不错的发展形势让霍新颖倍感信心。
谈起自己的选择,霍新颖毫不犹豫的回答:“当初也没想太多,这些年虽然在外面挣了些钱,但当回家看到别的村农民搞设施大棚农业都发了家,白村人依然是在仅有的土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低效传统农业,一年下来也就收入不过千八元。为此,他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决定发展设施农业,改变白村人大田作业观念,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为了打消村民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顾虑,霍新颖的设施示范园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建设之初就雇佣流转土地后的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由基地提供栽种、管理等一条龙的技术指导,而村民们根据工作种类、强度、时间的不同,按照技术标准工作,每月可以有2500元左右的工资,再加上每亩地500元左右的租金,这一年下来足不出户就能有不错的收入。但是成为“农业工人”虽然百十来号村民有了稳定收入,但新型农业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更多的村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虽然看到了示范园的高额收益,但对于设施高效农业的高投入、精细化管理还是使许多人心存顾虑、望而却步。
在他带动下,许多村民在示范园里尝到了甜头,而且还学到了技术,更感受到设施高效农业的高回报和巨大潜力。对此霍新颖趁热打铁鼓励村民承包大棚自己种植,为了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示范园提供了许多诱人的优惠政策,现在120座设施大棚都已经有了新主人。
一组村民李万莉一家一口气承包了10个大棚,记者见到她的时候,李万莉正忙着在自己家承包的设施大棚里翻土、浇地,准备秋茬栽种进口西红柿。谈起承包设施大棚的选择,她擦了擦汗,摔摔手上的泥水质朴的告诉记者,公司将每个投资10万元的高效设施大棚以租赁的形式承包给村民,前期不需要花一分钱,公司还为他们提供种子苗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田间管理,最后公司还负责销售渠道,并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是在一年收益后支付一万三的租金就可以,如果按照规定操作流程管理,一棚的收益没有达到公司保证的标准,公司会减少相等的租金作为补贴。“真的是让利于民,风险都让公司承担了,咱又不担啥风险,只要花力气好好经营,钱就不会少挣。”李万莉信心满满的说。
按照村民的说法,示范园前期投入那么多钱,他靠什么收回成本,又靠啥挣钱?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寻求霍新颖的解答,但他却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告诉记者:“我经商多年,账肯定算的清,当初选择回村搞农业,就没想过一时半会能挣到什么钱,就是想着怎么才能让村民挣更多的钱,现在看到大家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棚里心甘情愿的挥汗如雨,看到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就是我最大的收益,也是我的一本账。”霍新颖笑着说。
责任编辑: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