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长面对面 >

课改规划更应植根自身

日期:2016-05-25 10:30: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一所学校,常常有其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由一批批教育者和学习者赋予的独特、个性和鲜活的文化元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文化基因和教育元素,却沉睡在校园的角落里,大家对其灵魂与价值视而不见。这与课程改革中缺少对学校文化和生命历程的尊重有关。

  当前的学校课改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课改的压力,不少学校热衷于学习媒体报道的种种教育创新经验,乐此不疲。即便在落实时发觉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为了应付检查评估,于是就强力推行。在此过程中,课改被窄化成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又被窄化成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改革则被窄化成小组学习和学案改革,或者窄化成做题和训练改革。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一段时间后,当大家发现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其生命成长、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和制约,就会纷纷转向,再次追求教育转型,重建教育新常态。三级课程的整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开始在各中小学大力实验推广。有的学校开发了上百种校本课程,有的学校视所有教育行为皆为课程,校园里还出现了“课程超市”,课程整合、课程校本化成了学校的热词。

  教育回归本质令人欣喜,但改革方式却不免让人担忧。大家纷纷把满足孩子们多样化和个性化成长作为课程改革的高度,一阵风地开发校本教材、开设名目繁多的校本课程,导致课程改革变成了做加法,教师和学生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课业负担。对于学生来说,以他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来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课程与活动,只能望洋兴叹。对于教师来说,要应对“加法”,就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良好的心态去研究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创新课程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课程并不是多多益善,更不能哗众取宠。当前,已有不少学校意识到上述现象和问题,认为一所学校应该有它的整体课程改革规划,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架构,但是能找到切入点的学校却寥寥无几。

  要找到切入点,首先要寻找到自己学校的文化源泉,洞悉自己学校的办学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一个学校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一定是在尊重师生的生命经历、尊重社会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厘清学校的历史文化,明确学校课程发展的传统、优势与困难,尊重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才能发现学校的课程建构依据与资源,促使学校直面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激发学校由内向外、自下而上地变革。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必须由学校自己来做,任何个体或组织都不能代替学校的主体地位。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源于学校自身的困惑与理想,不同学校之间发展状况不同,不能完全沿用国家与地方的课程计划,也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规划模式。只有以学校为本,准确寻找到学校的人文脉络,将学校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那些宝贵的文化元素和当下学校的文化元素像珍珠项链一样串联起来,规划出能反映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适合学校现实情况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学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介作用,凸显课程规划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结合时代精神和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明确学校核心价值观,并在基于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下规划课程改革。这样,教师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研发,设计出触发人生命内核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而这样研究出的课程才有根源,有愿景,能够传承,能够创新,能够有效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功效。

  (作者 李志欣 系北京育英学校大兴分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