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企业和学校联手打造学生“匠心”

日期:2016-02-15 16:53: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浏览量:

  “刚到企业实习的时候,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还好我们在学校打得底子好,手艺活儿干多了,也锻炼出了动手能力,没到两个星期,就把生产流程大致摸清楚了。”

  从去年11月起,即将从北京技师工业学院数控专业技师班毕业的皮汉林和其所在班级的13名同学进入到了中航新大洲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最后的毕业实习。

  这是一家主要从事航空零件制造的企业。被分配到零件制作岗位的大多数同学发现这些工艺基本都没有接触过。皮汉林说:“但我们仍然很快上手,在于之前在学校工厂里的实训锻炼。”

  据该学院校企合作、学生管理部长杨轶峰介绍,这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下进行的“引厂入校”培养模式。由学校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场地建厂,企业在学校搞生产建设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教学实训环境,形成“教学工厂”的教育模式。

  杨轶峰提到,学校老师大多专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上的问题,有时候没有办法为学生解答,很难单独完成教学,引厂入校的方式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学工厂课程安排方面,一天体验式,一个学期有1/4、约4周的时间都在教学工厂进行学习。

  “一个学校配备的教学老师当坚实后盾,一个企业配备的指导师傅带着攻克困难,两个老师为我们踏入职场的第一步保驾护航,心里会感到无比踏实。”皮汉林和他的同学已经进入了学院为期半年的“双导师培养”模式阶段。

  皮汉林说,进入“双导师培养”模式前,企业会为实训的同学确立一个适合其所学专业的实习课题,到了企业之后,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该课题进行学习,完成课题项目操作。此外,学校会给技师班的同学发一本《双导师培训手册》,要求他们每日记录下自己的实习情况,最后在实训结束的时候,与课题完成成果一同提交学校。

  据学院职教所所长程华介绍,该校的“双导师培养”模式从2014年开始进行试点,由校方提供导师,企业提供技术主管、专家进行合作,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企业课题项目的过程中,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运用当中。

  “有时候相比学校的老师,学生们更愿意听企业导师的话。”程华举例说:比如让学生在维修完成后将工具整理归类这一件小事上,学校导师说十遍都不抵企业导师说一遍来得管用。

  北京精雕人力资源部的培训经理李渊志介绍,每位企业导师平均一人带2~3名学生,企业导师并不会手把手地进行教学,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学习,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向老师提问。针对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企业每周会组织一次交流会,每两周针对实习情况进行一次书面总结。“有问题大家都摊到台面上问,与导师形成良性互动”。

  作为第一批“双导师培养”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技师人才,从实习到毕业试用转正,在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待了一年多的刘洋洋,现在已经是机床改造与售后服务事业一名手艺较为熟练的维修助理工程师。

  再回想当时刚进入精雕公司实习初期,拥有两位导师指导帮助的时候,刘洋洋说:“干这行,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负责,肯钻研。我现在再回头想想,导师们要求我们做得这些,应该就是‘匠心’打磨养成的过程吧。”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蒋欣 王丽娜)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