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长春八十二中校长许雪飞:薄弱校“变形记”背后的故事

日期:2016-04-29 07:52:3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量:

做了17年教育,许雪飞在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可他却在不惑之年,做出了一个令周围人大跌眼镜的选择:从当地一所数一数二的名校“出走”,到一所流失率高达40%的薄弱学校,去拯救那些“坠入凡间的天使”。

满怀着一腔热血,迎接他的,将是怎样一片天地?

近日,中国教育报新媒体头条发布长春八十二中“变形记”的报道后,引发教育界同行的强烈反响;在此,记者通过对许雪飞校长多次采访,以期还原八十二中这所薄弱校“变形记”背后的故事。

“四低”学校

火车抵达长春站时,天刚刚破晓。

许雪飞校长早早地在校门口等待我们。这位四十出头、外表斯文、一米八大个的东北汉子,每天早上不到七点便赶到学校,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鱼贯而入。当记者一行到来之前,他刚刚把班级都巡视了一遍。

因为校舍紧张,许雪飞和后勤副校长共同挤在一间堆满旧报纸的屋子里,其他老师们,仅有的两个办公室实在安排不下。许雪飞就想了一个招,在每一个教室的角落里摆一张办公桌,“班主任们就在教室办公,顺便看管孩子”。

对于八十二中的现状,教研主任宋淑艳感到很满足。“八十二中一度濒临灭亡,许校长来了之后,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了些,但整个学校的氛围是一片向好的。”作为当地“土著”,宋淑艳在八十二中从教二十多年。

“好男不娶桃源路,好女不嫁八里堡。”在长春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它背后的寓意是:桃源路解放前曾是风月场所,八里堡则是地痞、黑社会的聚集地。

“前些年,你打车说去八里堡,特别是天黑,几乎没有师傅敢接单。”宋淑艳回忆道,有一次她从火车站回八里堡,好不容易坐上了一辆八里堡师傅的“黑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师傅只开了17分钟,吓得她惊魂甫定。

八里堡位于城乡结合处,充斥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整个八十二中的学生,来自“四低”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整体收入低、家长对孩子要求低、子女教育投入低;这“四低”家庭中,又有近百分之七十为流动人口家庭。

在这样一所学校里,许雪飞开始了新的故事。

寒门教师

正如同名字一样,许雪飞出生于1974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祖上是闯关东“移民”,已经三代定居在榆树县(后改为县级市)的一个小村庄,许雪飞姐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回忆起学习时光,“家贫”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坟地”和“火炉”这两个符号却让他记忆深刻。

“那时候,初中学校盖在一片坟地上,偶尔能看见裸露的坟洞及棺材板,有调皮的孩子经常就把棺材板抠出来。”那时候,尽管条件艰苦,学习中却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乡村学校,走十几里路上学是常有的事儿,甚至有学生被家长推着自行车送到河边,然后渡河去上学。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同学们到教室后,就会生起火炉烤鞋垫,于是,班级里飘散着各种奇怪的“脚”味;中午时,同学们又拿出饭盒在火炉上加热,于是,班级里又会弥漫着各种怪异的气味。许雪飞把它们称为“求知的味道”。

尽管家境清贫,但父母一直倾力支持,加上成绩优异,许雪飞中考那年,以高出录取线三十多分的成绩,考取了榆树师范学校,后被保送至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这期间,许雪飞一直品学兼优,班长、学生会主席、三好学生等职务和荣誉,更是一个不落。

此后的经历,便显得顺风顺水。1999年毕业时,许雪飞被分配到长春市数一数二的名校——长春第一外国语中学当语文老师,2000年开始,连续六年当班主任;2004年,成为语文组组长;2006年,当选教务主任;2007年,晋升为长春一外的副校长……

讲课生动、有趣,待人开明、仗义,是学生们普遍对他的评价。

学生中不乏调皮捣乱者,对于这些学生,许雪飞自有一套。他的学生中有一个绰号为“大飞哥”的,有一次许雪飞“得罪”了他,他便趁着课间时间,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逐一列举许雪飞各大“罪状”。许雪飞看到这一幕时,一下子乐了,他指着“大飞哥”用硬纸板、粉笔盒彩绘出的“麦克风”,不无赞赏地说,“很有创意嘛,还是个发明家!”

“大飞哥”一下子变得害羞起来。许雪飞继续说道,“我倒是想听听,我有哪些‘罪状’,你列举出来,我一条条改。”

通过深入观察,许雪飞发现,“大飞哥”虽然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但写作文时想法很独特,于是许雪飞一步步引导他,让他领读课文,把他的作文当范文贴出来。后来,“大飞哥”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考上了中文系,发表了很多作品,成为女生们的“偶像”。

偶尔也有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而辍学的。当得知王龙(化名)辍学,成为街头小混混时,许雪飞很是着急;找到王龙后,他反而变得平静起来。

许雪飞打趣地说道,“听说你现在加入黑社会了,挺牛呀,以后跟你混行不?”

王龙连连摆手,一肚子苦水。他说,入会的第一天,“大哥”给每人发了一张存折,并约定:打架时,只要出场,一次奖50元;动手了,一次奖200元;动刀了,一次奖500元。

“像我这样的,每次都在旁边站着,可‘大哥’一分钱没给过我。”

许雪飞分析道,“你看,你一分钱没赚到,出事儿,你们都跑不掉,那你还跟他混啥?还是跟我混吧!”

就这样,王龙返回了学校。

除了极少数的问题生、差生以外,长春一外绝大多数都是“好学生”,许雪飞在教学岗位上也硕果累累,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等称号,被长春大学特聘为文学院兼职教授。他所带的班级,常年为年级第一,很多学生在长春也是名列前茅。

即使有的学生已毕业十多年,许雪飞仍与他们保持着亲密的互动,他能准确地说出班级任何一位学生当时的体貌、成绩、家庭住址。节假日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来找他喝酒、打球、侃大山。

“毕业十多年了,现在我们组织同学聚会,如果说许校长参加,不论多么忙,不论远在大洋彼岸,所有人都会过来。”2003年毕业班的姜珏琼毫无掩饰地告诉记者,许雪飞是她这辈子最难忘的老师。

坠入谷底

也许,在许雪飞的教学生涯中,将会一直这么过下去:教的都是优秀学生;获得很多荣誉;即使极少数令人揪心的孩子,也如同平静湖面上偶尔泛起的小浪花……

这一切,在2014年发生了改变。那一年,长春市二道区推行集团化办学,遵循着“强扶弱”的原则,二道区大胆改革,努力帮扶薄弱学校走出困境,长春八十二中与长春一外,一起被划归到长春一零八教育集团。恰逢原八十二中校长退休,许雪飞主动请缨,去当校长,和他一起去的还有集团校交流过去的十几名老师。

表面来看,从副校长变为校长,职务上升了一级,但是,明白实情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件好差事儿。

“哥们,犯了什么错吧?”有关系好的同事私下问。

许雪飞只是笑笑,并未做过多解释。

对于八十二中此前的“声名远扬”,许雪飞尽管早有耳闻,可没想到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相较于长春一外这样的大校,八十二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荒凉”。2012年,该校共招来125名新生;2013年,生源断崖式下跌,仅招来46名新生;2014年9月,两年前的新生只有73人顺利升入初三,流失率高达40%;学习成绩方面,及格率只能统计到百分之十几,集团校每个年级有一千五六百名学生,八十二中最好的学生能排三四百名,绝大多数在一千名开外……

在“老八十二中人”宋淑艳看来,八十二中并不是一直这样的,它也曾经辉煌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还出过中考状元;进入九十年代,尽管大不如前,但“还说得过去”;本世纪开始,学校走向没落,生源流失加剧,随着周边名校、重点校的扩张,对普通校、薄弱校生源进一步挤压,最终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每年招生,八十二中只能捡别人剩下的。“很多学生家长是附近‘刮大白’的、卖菜的、做手工活的,家庭条件差,父母不重视教育,工作也不稳定,他们换一个地方,孩子学籍也不转,学生就流失了。”宋淑艳不无感慨,“学习风气一年不如一年,上课干什么的都有,还有学生带着刀来上课,最多时一次收了七八把。”

“教了二十多年书,我一度怀疑,这样的教育能叫教育吗?我每天都在担心,学校是不是快要倒闭了。”宋淑艳说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