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高校交换生的光鲜与尴尬:长真本事OR“鸡肋”?

日期:2016-05-23 08:59: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

□“争取保研资格需要完整的成绩单,可我的成绩是缺失的”——当交换生会错过一些重要节点

□“我的英语跟出国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不主动去学习,仅靠课堂上短暂的听说,是不会有多大提高的

□“毕竟有语言障碍”——因为大部分时间和中国交换生在一起,有些人感觉自己压根儿就没出国

当同学埋头保研、考研和出国申请,寝室寂静无声时,林颖却在朋友圈发着刷屏的“九宫格”:不断认识新朋友,看日出日落冲浪环岛……生活似乎有滋有味地和理应乏味的毕业前奏不沾边儿。

大四上学期,就读于湖北某985、211高校文科学院的林颖当了把学校里的“逆行者”,她选择到台湾进行为期4个月的交换学习。

但与社交网络上的精彩不同的是,林颖也因此多了另一番焦头烂额——打定主意找工作却错过“求职黄金期”,学分不够差点延期毕业,原学校的事儿烂成了“一锅粥”等着她回头收拾。

让前辈目眩神迷的留学目的地,对于林颖这个年龄的大学生来说,到过、上过学的不是少数:她的小学同学和大学辅导员通通出国出境交换过。当交换生现在成了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高校交换生渐成潮流,随之而来的“吐槽”也不少:时间不长却烧钱,回来还要为学分“头大”,难以融入国外的环境还搞得“里外不是人”……

当交换生,是一次能长真本事的学习经历,还是“鸡肋”?

短期出国毋需高昂代价

却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从4年前“走马上任”,林颖的辅导员付莹莹已经习惯了所带的年级每学期都会缺席四五名学生赴国外或者境外交换。她本人也有过这个经历——在本校攻读学士学位期间,付莹莹也曾是众多交换生中的一分子。

“尤其近几年,出去交换的人越来越多了。”付莹莹表示,学院和境外高校有点对点的合作,学校国际交流处也不乏不错的项目,这些都为学生走出去提供了机会。尽管有所筛选,但基本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选择面也比较广。

早在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就曾对媒体表示,这些年,浙江省高校的大学生去国外做交流(交换)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2010年学生人数破万,2011年有1.2万多名,已经占到浙江省高校学生总数的1%。

对此形成支撑的,是高校交换项目的逐渐增多。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国际交流项目近年来也在向上攀升。

在某985高校新闻系学生刘一楠看来,因为自己的家境并不殷实,相对于纯粹的留学,交换不需要动辄几十万元的高昂代价,也毋需准备齐全的各类英文及专业考试,减少了很多时间、金钱成本。

选择大三下学期赴台湾体验的孟婧则承认,交换给她带来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从陕西某市考入华中某985高校的她,一直向往海峡对岸的风土人情。但由于受赴台申请研究生的户籍所在地限制,她难以得偿所愿。“交换为我提供了圆梦的机会。”孟婧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交换是一个短时间出国开拓视野的活动,能使国内的学生对所赴高校和当地的情况有所了解”。

玩是交换生的必修课

一场以学习为名的深度游

“选择来到这里,你们已经比其他同学赢在了起跑线上。”在林颖交换的台湾某大学专门给大陆交换生举办的开学仪式上,该校国际交流处老师的一句话让她深有感触。

表面上看,外出交换的节奏与原学校基本一致,林颖只不过是换了个学习的地方;但实际上,在去台湾之前的4个多月里,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按部就班地上课,一边还得从零开始填表、申请、选课,等等,为了办手续,林颖三天两头到处跑。


这些付出让林颖收获了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光鲜的资本:除了主业学习,玩也成了“必修课”。她把课程集中选在一周的前三天,剩下的日子全部用来“体验生活”。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赵齐则更加直接,大二下学期,他报名参加了台湾义守大学的交换项目。因为交换所学的专业与电影电视有关,课程内容偏向实践,外出拍片子的机会很多。本身就喜欢户外活动的赵齐在拍视频的同时来了个“深度环岛游”。

在赵齐看来,交流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当地文化、交到更多朋友的绝好机会,如果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场”,付出金钱与精力都是值得的。

时间短融入难

时常夹在中间两边都耽误

“没出去之前特别羡慕在外面的同学,看他们很自由,和我们几点一线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林颖说。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