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蒲公英”调研日志
新西部教育网讯 2016年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蒲公英”调研团在大荔县段家镇展开第三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民间艺术留守老人 ——王彩琴。
王彩琴
老奶奶撑着佝偻而瘦弱的身躯,独自一人住在政府救济修葺的老宅里。这是一位看起来不能再普通的农家老人,黝黑而干燥的皮肤和面颊上的皱纹里镶嵌了她这一生所经历的风霜;胳膊上隆起的血管以及手部肿大的关节,让人不禁想到她高超的手艺离不开她一生的勤劳与艰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农家老人,大荔县的“同州三绝”中的两样,面花和剪纸都是她的拿手绝活,在村里,一提到面花,村民们纷纷指向这位老奶奶家,来到老奶奶家队员们还发现原来奶奶也是剪纸高手。(大荔县古称同州府,“同州三绝”指大荔县传承已久的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大荔面花、朝邑剪纸和同州皮影)
大概是因为独自一人留守在家的缘故,老奶奶见到队员们十分热情,与队员们交谈的同时不停的将自己的手工作品翻出来展示给队员们。奶奶首先拿出了一本夹满了自己剪纸作品和剪纸模板的书,一张张的给调研组的队员们讲解。 紧接着老奶奶又拿出了一个装满了手工布鞋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她给自己的孙儿们准备的布鞋,每一双都精美得令人赞叹,其中有一双红色的绣花鞋,奶奶激动地告诉队员们,这双叫“桃里燕”,是做给孙儿清明时节穿的。就是这样小小的一双绣花鞋,它所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间艺人的特殊情结却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慨万分。
在交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奶奶的眼睛有着严重的白内障,她与调研队员说话时眼睛总是看着别的方向。奶奶今年已经83岁高龄,老伴已经过世,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但都没有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一个人留守在老宅。
奶奶从小跟着外婆学习手工制作,学成之后就开始自己制作,迄今为止,奶奶做不同的手工艺已经长达60多年,然而奶奶现在身体不适,已经不能长期制作,就是一个小面花也要花费比之前好几倍的时间,但是可悲的是,奶奶的手艺至今还没有正式的接班人,跟奶奶一起学习的邻居也只是学到皮毛。并且即使现今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之下,在这偏远的农村,不仅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重视,诸如此类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也往往被忽视,像奶奶这样的民间艺人也没有被重视起来,从而导致他们利用这些手艺得到的微薄收益难以维持生活。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蒲公英”调研团在行动,用每一份调研问卷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做一点贡献。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坚守,而应是我们共同的信仰。(西安外国语大学 高明)
责任编辑:孙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