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园风采 >

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百年传奇

日期:2016-10-12 15:50:0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世纪辉煌 跨越发展

    2000年2月24日,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上顺利通过了“以洛阳师专为基础,合并洛阳教育学院组建洛阳师范学院”的设置方案。2000年4月15日,洛阳师范学院挂牌成立,从此学校在本科层次上步入发展快车道。

    按照本科层次办学的要求,学校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三次党代会和三个“五年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体现了洛师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2002年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开放性、多学科、合格的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基本构建起了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2008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硕士授予单位和师范大学建设“两大新跨越”的目标,并首次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增强“开放意识”的发展战略。2011年“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充实“两大新跨越”的内涵,提出“一工程五战略”的发展措施和“把学校建成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2015年,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潮,历届领导班子带领洛师人把握住一次次机遇,迎来了一次次辉煌。2007年,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多方论证果断决策实施校区搬迁,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办学层次跃上新台阶;2015年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实现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重大突破,学校发展迈上更高方阵。

    近年来,学校坚持“两提三增”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在学校综合财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积极推进以“刚性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资金运作进入良性轨道;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推进科研奖励政策改革,优化奖励项目,完善激励措施,极大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本构建起了责、权、利相统一的两级管理体制。

    学校高擎师范旗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教师教育特色,依托学校获批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河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共建共享的教师教育体系,开展协同育人、合作育人。2009年学校实施了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体,以知识和能力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学校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提出“一体两翼三驱动”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启动“2+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2001年颁布实施师资队伍建设“131工程”;2005年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十二五”时期,学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2014年以来,柔性引进杜晓帆、柴跃廷、许启泰、魏小安、王定功、吴季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聘请崔乐泉、孔明安、王军和郭国庆等为首批河洛学者。近年来,学校获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优秀专家等人才项目200余人次。精良的师资队伍,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学术影响显著提升。

    追求卓越的洛师人心有高标,厚积致远。2008年以来,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和学科引领战略,科研和学科建设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14年以来,学校着力打造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重视应用学科,实施差异发展和错位竞争,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取得长足进展。学校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其中国家项目120余项。目前,学校共有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功能导向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等22个重大科研平台。2016年学校入围国际ESI数据排行榜,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务实进取的洛师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2011年学校果断决策,在伊滨区规划建设占地2850亩的新校区,打破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2013年9月,新校区一期工程全部建成。2015年底二期建设项目完工,学校基本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区整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以水为韵、以文为魂、功能合理、生态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整体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疏密有致;单体建筑风格体现汉魏风格,青砖灰瓦,厚重典雅;整体文化景观设计以“根在河洛”为核心,打造“中国首座建在大学校园里的主题文化园”。

    植根于中原大地、河洛沃土、丝路起点的洛师坚持敞开胸怀、开放办学,先后与意大利、白俄罗斯、韩国、爱尔兰、英国、德国、美国合作,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互换、教师访学进修、科学研究等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

    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开展广泛的校政行企战略合作,推广种植枣新品种、冷水鱼健康养殖与产业化、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项目,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地方工作大局,打造了科技、教育、旅游“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新模式。今年5月,省领导对学校精准扶贫工作作出批示:“洛阳师范学院服务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精准扶贫’,整合资源,有探索、有路径、有举措、有实效。”

    学校致力打造“洛阳论坛”品牌智库,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主办、承办“2015中国·河南自贸区专家座谈会”“深呼吸·大健康——国土经济论坛”“善行旅游·洛阳论坛”“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洛阳论坛”等高端学术会议和论坛,论坛成果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河洛文化,润泽洛师。学校把河洛文化研究和传播作为办学特色之一,积极构筑“根植河洛、传承创新”的文化服务高地,河洛文化研究和传播享誉海内外。学校建有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河洛碑刻拓片博物馆、河洛地区地契博物馆、河洛古代文物陈列馆等河洛文化展示平台,特色收藏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先后成立了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河洛古籍保护与整理研究中心、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河洛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8个省级河洛文化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努力塑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2012年成立了“河洛文化国学研修班”,被团组织确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教育”创新试点项目。实施文化铸魂工程,传承创新河洛文化,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着力凝练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校园建设特色独具。今年9月21到22日,学校全程参与承办第十四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国家机构领导人对洛阳师院寄予厚望:希望洛阳师院更深入更细致,集中研究方向,为河洛文化研究供应学术资源,丰富、充实河洛文化研究的内容,取得更大成绩。

    新洛师,新征程,新发展。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洛师人确立发展新目标,抢抓发展新机遇,实现发展新突破,谱写了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篇章。在武书连全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学校2013年位列全国第335名、全省第12名;2014年位列全国第321名、全省第11名;2015年位列全国第329名、全省第11名;在全国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2016年位列全国第266名、全省第8名。当前的洛阳师范学院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正以昂扬的姿态步入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百年弦歌 再谱华章

    抚今追昔,披星戴月、风雨同舟、英才荟萃堪荣耀;继往开来,携手并肩、师生共奋、鲲鹏比翼翱苍穹。

    “洛师百年办学历史中,长期作为本地区的‘高等学府’,恪尽教育之责,笃行育人之道,始终坚守文化传播和民智开发这块圣土,在豫西乃至全省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说。

    站在发展新百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入区域和服务地方为导向,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推动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加快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时明德说,“十三五”时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洛阳师范学院的关键发展期。学校一要坚守大学理想,传承大学精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二要保持师范特色,围绕讲台育名师,让每个师范生练好站讲台的本领;三要紧紧围绕河南五大国家战略和“四个河南”建设,探索校地同发展“双赢”之路,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弦歌漾漾,独领风骚誉华夏;薪火烈烈,再铸洛师新辉煌。意气风发的新百年,壮怀激越的新起点,志存高远的洛师人定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不久的将来,一个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将屹立于河洛热土!



责任编辑:费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