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音乐联姻,“唱”比“说”好听

日期:2016-03-24 10:00:1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卜庆振

  我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中学语文教师,近些年来,一直尝试将音乐与语文教学整合起来。

  2010年,在班级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学生对民族风格的歌曲比较感兴趣,但对歌词的鉴赏能力非常有限。于是我为学生作了一次题为“流行歌曲里的中国风”的报告,普及了相关知识。没想到,报告反响热烈,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更多的求知热情,还有一些学生说,如果语文课也这么有趣就好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音乐在我这儿仅仅是一项业余爱好,而在孩子们眼中却成了一个“绝活”。我开始想,如何充分利用这个“绝活”吸引学生,如何将自己的音乐爱好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呢?

  说起走上原创歌曲的道路,也纯属偶然。2003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打字速度较快,被安排到了打印室工作。打字的工作既枯燥又无聊,很快,我就陷入了职业倦怠。在帮同事打印歌谱的时候,我无意中走进了作曲网,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程。我开始作词、编曲、演唱,我对歌曲的感觉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全国性的征歌比赛中还获过特等奖。发现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情后,2011年,我与同事合作,结合语文教学的难点,开发了《跟流行歌曲学语文》的校本课程,其中“跟流行歌词学诗词”“跟流行歌曲学修辞”“跟流行歌曲学写法”等章节很受学生欢迎。

  2014年,“中国好声音”等音乐节目热播,一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空前高涨。在进行问卷调查后,我开始着手进行《中国好声音密码》校本课程的建设。此时慕课与微课形式已较为普及,我通过微课的形式,为学生补充了一些必要的课外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音乐与文学联姻的方式与方法,这些方式与方法,同样适用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于是,我从流行音乐入手进行语文课程设计,写了《跟筷子兄弟〈父亲〉学〈背影〉》《听〈琅琊榜〉学〈春望〉》《借〈春江花月夜〉入〈承天寺夜游〉情境》等文章,为自己的语文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在学习《蒹葭》一课时,学生对“重章叠沓”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是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补充了几首民歌和流行歌曲的歌词供学生阅读,如《十送红军》《沧海一声笑》等。学生很快明白了这一写法的特点,并进而了解了这种手法的作用。

  让音乐为语文插上翅膀,还要让学生学会批判流行音乐中的粗俗浅陋,不能让流行歌曲中的口水歌把学生对诗词的解读带入肤浅。于是,我继续深入研究歌词的鉴赏与分析。在解读的过程中,我在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中发现,瑞士符号学先驱者、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作为表意符号的语言,有两条轴线:一条是语序轴,另一条是联想轴。语序轴指语言的语法次序的结构;联想轴则是指一种语汇系谱,亦称之为语谱。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和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方面的深度解析经验,我开始探索结合音乐帮助学生建立古诗词语序轴与联想轴的策略,将流行歌曲研究的过程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紧密联系到一起,这一策略研究现在已申请省级课题。

  因为有音乐的帮助,我成了一位更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音乐与古诗词整合学习时,我与学生一起设计了“唐诗宋词演唱会”。让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尝试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唱古诗词,或者自己为古诗词配曲并演唱。活动结束后,参加演唱的学生向我要奖品,我说:“好的,奖励你们自己的演唱专辑,怎么样?”他们异常兴奋,连声说好。我把孩子们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录音、混缩,后来又利用业余时间配上动画,制作成了音乐短片。当我把刻录精美的光盘放到学生手中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放出了光芒。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