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恰当之一,考试性的阅读
“你看,这是什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的。我教过你。”“想想看,他对不对?”“他为什么这么做啊?”
以上的问题反应出这些大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第一、阅读就是要知道各种知识;第二、不问怎么知道孩子懂不懂;第三、这是互动。
很遗憾,这样的问题把阅读变成考试性的带着紧张的学习了,而不是轻松的阅读游戏了。产生这样的阅读行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亲子阅读中的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看成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殊不知,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分享的关系,如此看待的家庭,才能营造出温馨、愉悦的阅读氛围。
细点说,这绘本本来就是为孩子而生的,家长不过是帮助写书的人把这个故事传递给孩子,所以,绘本的亲子阅读,应该是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不是通过这个绘本即时的考核孩子懂得多少。
考试性阅读的坏处多多。首先,从你口里问出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会破坏这个阅读的连贯性和孩子沉浸书中的情感体验。其次,你问问题,对孩子的思维发散性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最后,不恰当的问题提多了,孩子答不上来或者感觉无趣,孩子就会产生阅读焦虑感,并演变成拒绝阅读。
2
不恰当之二,点读字的阅读
点读字来阅读,大概是出于我们的本能的阅读行为了吧,不点着字怎么读啊?再者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认字。
我们认为在认字敏感期到来之前,点读字的阅读是不恰当的。阅读的眼动研究发现3岁及3岁前的孩子无论在有大人陪伴下阅读还是没有大人陪伴下翻书阅读,他们对文字都没有兴趣,他们都从图画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说,大人点读不点读对幼儿来说都无意义。
绘本对孩子的意义在于那些会说故事的图画,孩子的形象思维被那个具有情节的图画带动,他们自由徜徉,然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关注角色,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图画里有什么好玩的。这才是孩子的阅读,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养。不要背离孩子的心理去执着于那几个字的认识。
当然,到了认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指着字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字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图文结合和孩子玩起认字,认句的游戏。
3
不恰当之三,道理归纳的阅读
类似《落叶跳舞》这样的书,要怎么总结?那个光屁股的大卫、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兔子、顶着嗯嗯去找别人算账的小鼹鼠,这些让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的角色难道还要一个老师或家长来毫无趣味的摆出讲道理的架势说明,这些都是不对的?
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直接画,甚至直接画那些我们认为对的“道理”,就像那些动画片里、点读机里不厌其烦的告诉你,我很乖,我排队不插队,我爱吃青菜,我不骂人?
简单说来,我们声情并茂或者娓娓道来地把故事演绎了,孩子的阅读就完成了。画蛇添足的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听不懂,大人反感。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学会什么方式和别人交往。你喜欢和孩子说道理,那么孩子不是变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变成喜欢和别人说道理的孩子。
不恰当之四,独自翻书的阅读
我们家里的书他都不看!带着这样的控诉的家长通常的做法是把书交给孩子,自己做别的事情去。要达到真正意义的独立阅读,必须要度过一个“共同阅读”的时期。
这个没有哪个孩子例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差异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和没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前者的孩子爱上阅读,建立阅读习惯可能更容易。
如果孩子能有一个亲子陪伴的共同阅读期,并且坚持的越好,间断性越短,那么孩子就越容易自主地独立阅读。而阅读的力量也会在孩子的小学、初中以及将来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如果人生是长跑,无所谓输赢,但是,在长跑中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之一是阅读带来的。这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以上所说的不恰当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看来,不恰当的亲子阅读还不如不读,保有孩子的天真无知或许更好。
<妈妈分享>
海蓝: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性别的因素,通常状况下男孩比较喜欢科普、冒险的故事,女孩比较喜欢温柔、情感方面的故事,作为父母就更应该为孩子选择一些异性看的书以弥补他们在性别上的差异,如女孩多提供一些关于车的书,男孩多读一些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juduie:阅读不是任务,我相信,老师的目的也不是让孩子背过,说给父母听,而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有任务式的阅读,硬生生的把孩子 的阅读兴趣扼杀了。同时被扼杀的还有孩子阅读时候的情感体验,孩子带着任务阅读在家庭中是非常不合适的,所谓阅读就是悦读,就是让孩子在开开心心的状态下感受阅读的魅力。
小小留言
总之,亲子阅读是一个多元、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亲子阅读要注重阅读氛围的创设,以科学的方法为保证,家长和幼儿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妈妈们对亲子阅读有什么心得或困惑吗,可以给小小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哦~
责任编辑:孙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