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趣的学习不只源于学校教育

日期:2016-03-03 08:13:23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不久前,《中国教育报》中教评论版刊登了《谁动了学生的“现实快乐”》一文。作者认为,“读书总归要刻苦的。‘刻苦’不是‘苦’,它是一种努力的状态;学而‘无趣’、‘无果’才是真正的‘苦’。所以,真正令人心痛的并非学生的早起,而是相当多的学生将要开启一天‘无趣’甚至‘无果’的学习”。

  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口号天天被提及,当“刻苦努力,踏实上进”的教诲被挂在嘴边,学生自然只能在此种教育氛围中上进。既然要“天天向上”,学生就不得不每天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对于身心正在发育的中小学生而言,要做到父母及老师口中的“天天向上”,吃苦是免不了的。

  对于“刻苦”是一种努力的状态,笔者很赞同。不过,如果说学而“无趣”、“无果”才是真正的“苦”,显然是把学生“苦”的矛头指向了学校教育。实际上,当孩子的现实努力与父母期望之间存在差距时,这本身就会带给孩子一种“苦”的感受。如果要追问是谁剥夺了学生的“现实快乐”,就不该只纠结于学校教育。

  作者在文章首段就指出:“学生最大的快乐是学习没有障碍并愉快地获得新知。”学习障碍的产生是多方面的,简单归因于教材太难、老师要求过多等,显然有违实际。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中,即便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也并非人人都喜欢,更何况语文、外语等科目。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与其承受的巨大学习压力不无关系,有些课程本身就不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如果非要拿学生的“现实快乐”作为当下教育的评判标准,显然没有多少说服力。

  教育者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现实快乐”,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确实值得鼓励,但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一定量的任务也无可非议。学生快乐不起来虽然和“无趣”、“无果”的学习有重要关系,但“无趣”、“无果”的学习,究竟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努力的问题,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

  (作者 王瑶 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