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北京十条道路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第一天。在王府井大街与东长安街的路口,可见到“前方道路禁止除自行车外的非机动车通行”的蓝色标识牌。在交警、协警等的维持下,驶入东长安街非机动车道的仅有自行车 。
就同一个路口,未禁行的王府井大街上,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照旧在非机动车道上排着长队。
随着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开展电动车“治乱”行动,引发的各界讨论、在电动车制造行业掀起的波澜,还远未平息。电动自行车身份晦暗不明,“新国标”悬而未决, 产品普遍不合规,都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不过,假使禁止了电动车上路,麻烦就会结束吗?
“制定任何政策都应想到消费者的响应行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业进认为,如果因电动车被限制而使用了小汽车等更大的交通工具,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这些间接和迂回的后果需要被考虑进去。
天则经济研究所华南中心执行主任赵旭亦认为,对于快递行业,改由汽车走街串巷明显不方便,污染更多,停车艰难,换做自行车运输则运力低下,两者的效率都更低,更多问题可能滋生。“不能说监管只要达到一个目标,实际上有各种条件需要平衡。”
限制电动车会涉及到两大群体:快递、外卖等营运群体,以及通勤的普通公众。对于快递行业,除了层层分拣后用小车方便走街串巷,货运车在白天进入城区受到严厉限制,也是一个推动电动车发展的因素。
而对于通勤一族来说,一方面,城市范围扩大,出行距离变长,使用电动车能够省力,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速度不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解决。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更希望,用“疏”而非“堵”的方式来治理电动车。“要考虑问题出在哪儿,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把理想的途径和方式做好,自然而然地吸引人们去做,不禁不限也能转移过去。即使要禁,也要想想能不能帮原来的使用者找到出路。”这就涉及到对公交系统的改进。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高级项目专员刘岱宗也抱有类似观点。他的疑问是,限制电动车出行后,是否应该加大对自行车的投入,会不会推进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能否补贴和鼓励老百姓来使用自行车?
在程世东看来,电动车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出行方式,占用的道路资源没有小汽车大,也更节约环保,安全性相比自行车可能低一些,但也没有坏到哪儿去。对电动车的监管毫无疑问会更费力,但也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来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对于快递物流行业,各大城市都对货运配送车辆配发数量指标,同时在规定时间内不允许通行,但目前普遍存在一种变通手段,即用面包车等客车来运送货物。
程世东认为,限制货运车也是一种“没有找到合适出路”的做法,这不符合物流配送的特点和要求,最终其实没有禁止掉,只是带来新的交通流量,对物流公司也增加了经济成本。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