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量化惯性“抛起”的校长们

日期:2016-03-03 08:42: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

  平衡 苏亮月 绘

  进入开学季,校长的开学致辞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近日,有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一条名为《湖北中学女校长火了!对学生说的话,竟点醒不少中国成年人!》的链接,被微信朋友圈竞相转发。微信中,湖北一所中学的女校长在学校开学时所做的《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的讲话稿被原文刊登。

  这篇校长演讲稿刷屏微信朋友圈的同时,该中学女校长在讲话稿中阐述的教育观,如“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一度引起热议,在微信朋友圈中,有点赞之声,也不乏质疑之调。有微信朋友圈的网友将这段讲话稿奉为“正能量”,但也有教育同行将之视为“毒鸡汤”。

  为何一篇校长讲话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其背后是否代表了当下学校不同主体教育观点的龃龉?唯分数与升学率是否在不少学校仍大行其道?作为校长,面对自身教育理念与现实的碰撞,又该如何抉择与权衡?这些问题均值得深思。

  是教育正能量还是“毒药”

  “王校长的讲话稿非常正能量。其内容引用了当今最火爆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的女主角孙俪拍剧的心酸历程。还引用了一些网络最流行的词汇以及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商界领袖李嘉诚、柳传志等人的言语。通过诸多成功案例抓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并告诉他们‘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什么!’可谓是‘对症下药’。”一所学校在《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发布的第二天,立刻转载并作出了如上评价。

  的确,在讲话稿中,该中学女校长列举了不少成功人士的成长案例,希望学生学习他们能吃苦的精神。“马云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这篇演讲中这样说到‘当你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去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这段话是对目前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畏难怕苦现象的一种反思。

  有学生在讲话稿之后写下感言:“我想是它讲出了读书和吃苦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意义,给还处在寒假状态的懒散的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起到振聋发聩、催人奋进的效果。”

  然而,在不少家长、学生点赞的同时,该校长在讲话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则遭到了质疑与驳斥。其中,“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地位就高”等言论被认为是教育功利主义的表现,“底层”“地位”等词汇更被过度解读。有校长在微信朋友圈以犀利言辞评论:“真不知道今天的中国,还有多少‘优秀’校长和教师在偏离教育的真谛!我真担心这样‘火’的校长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应社会上一些鼓吹成功学的‘大师’,正在为教育功利化涂脂抹粉,正在为应试教育火上浇油。”

  校长开学致辞,通常是一所学校新学期开始的惯例。对于校长来说,开学致辞更是自身教育理念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也需要激励与鼓舞学生。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校长徐天国认为:“《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阐明了读书对人的影响,纠正了“读书无用论”,响亮地喊出了教育工作者对广大青少年的一席真心话,是一味清新朴实却强有力的心灵鸡汤。”但其中将读书多少与贡献大小直接挂钩,不读书就没有好前程的言论出于教育工作者之口,却是不恰当的。“吃苦”精神的提出并无不妥,但将“吃苦”的表现定义为假期补课或是“打吊瓶”式的苦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是不足取的。

  “戴着镣铐”的素质教育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湖北女校长演讲稿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演讲稿中强调分数和升学率的基调,切中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尽管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迫切需要教育改革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但是,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没有“更新”,还停留在看重学校分数和升学率的观念上。对于校长而言,既要重视升学率,达到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又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由于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评测体系出台时间不长,学校的改革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不少学校的校长处于“双面夹击”的状态之下,动弹不得,这也是不少中小学校长“大倒苦水”的地方。

  2013年6月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并出台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距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有不少阻力。

  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校长侍之春看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的教育观念转变与转化问题。“在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学校减轻学生负担的背景下,在假期中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发展,无可非议,但组织全校性的补课,却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实不可取。事实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组织全校性或全班性补课的现象屡禁不止。学校、家长、教育管理部门,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彻底抛弃应试教育观念和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都还任重道远。”

  除了转变观念外,对于校长来说,由于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追求升学率,所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在保证升学率的情况下落实素质教育,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校长尽管明知“分数是硬道理”这样的论断与教育立德树人的本义相悖,但在社会压力下,不得不选择传统的方法如“补课”“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分数,提高升学率,在数字上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校长实际上是戴着镣铐的舞者。”一名校长在朋友圈热议湖北中学女校长讲话稿的时候感慨,“只要在家长们看来,学校的素质教育并不能提高孩子升学几率,那么学校所做的就是无用功。”因此,湖北中学女校长的言论是对当前校长处于两难困境的折射。

  破解教育“量化”思维定势

  分数,升学率,包括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以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均与数字相关,当前的招考制度也以量化的成绩为准绳。“评价是教育的有力杠杆。”在2015年度的教育评价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时龙强调了评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评价本身也有定量与定性之分。目前,校长遇到的困境则在于,社会评价对于量的要求与教育部门对于质的呼吁无法兼顾。

  引导校长走出两难困境,需要继续推进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否则素质教育则可能沦为空谈。2014年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启动,上海、浙江先行试点高考制度改革,增加学生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正如上海市曹杨二中校长王洋所说:“不是因为高考改革而重视推进素质教育,而是在坚持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质量的提升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校长开学致辞引发的热议,应不仅仅局限于其内容本身,而更应将之看成在教育专家看来是“倒退”的教育观念,在不少中小学仍有生存土壤的原因所在。弥合校长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仍需制度给力。

(中国教育报  记者 李萍)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