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驾车来到洛川县交口河镇崾岘河村,盘曲的石子路,摇摇晃晃半个小时后才来到村里。此时已经快到中午饭点,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的叫着,村里见不到几个人,在附近一颗大树底下停好车后,记者便沿着茂密丛生的草丛,徒步10分钟后来到了村民武妙珍家里。
在武妙珍家里,记者见到了村官张志龙,黝黑的皮肤、健壮的身体,一看就是个勤快娃。他正和武妙珍老人交流着他们的“养鸡经”。
“你们看,这都是我养的,加上志龙给我送来的100只鸡和刚孵出来的小鸡,现在差不多有250多只”,武妙珍老人指着对面树林里的鸡舍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崾岘河村位于交口河镇以北,是洛河峡谷地带一个典型的川道低收入村。全村共有54户,其中贫困户11户。果园面积虽占总耕地面积的52%,但因处于川道地带,果价均比塬面低0.8元/斤左右,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780元,部分村民处于贫困状态。
“3780元的收入太少了,家里再有个念书娃,那负担就太重了,这里的村民又离不开这块土地,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个副业干干”,张志龙说。
为了帮村民探出一条适合他们的致富路,刚到村里,张志龙就开始挨家挨户进行了走访,经充分调研,他发现,村里劳动力虽不是很富裕,但养鸡的农户较多,且较有经验。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回到家里,来不及吃饭就赶紧在网上搜素附近的鸡场,并在微信朋友圈询问一些好友。
“给村民们购买鸡仔,一定要保证它的成活率,不然会徒劳无功的,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60天的青年鸡仔的成活率是最高的”,志龙说道。为了帮村民买到理想的鸡仔,志龙先后去过甘泉、榆林、户县、杨凌等地,可都是徒劳而返。
眼看都过去大半个月了,正当他还在为买鸡的事发愁时,一天晚上11点左右,张志龙的电话响起来了,原来是好友电话告知在富平县有出生60天的青年鸡仔。4月7日,张志龙便来到富平县,当看到那些小鸡后,他高兴地合不拢嘴,“就是它,就是它,我要的就是这么大的鸡”,志龙高兴地快跳起来了。
经过一番盘算后,张志龙自己掏腰包,花了8000块钱,买了450只鸡,在给所有的鸡打完疫苗后,他雇了辆小卡车将小鸡们运到崾岘河村村,并根据每个人的养殖经验进行了分配,免费发给9户贫困户,并帮村民搭建了鸡舍。
谈起张志龙,武妙珍拉着志龙的手说,“这娃不嫌我家穷,待人没有‘阶级眼’,不仅给我免费送鸡又负责帮我销售,还经常给我传授一些养鸡的经验,目前为止这鸡的成活率达到100%,你看这都是一些养鸡常备药品”,说罢老人从柜子里拿出来6种左右的药品,有治疗鸡肚子胀的,有治疗打嗝等。
据武妙珍老人介绍,她今年已经70多岁了,患有骨质疏松症,女儿出嫁了,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回来。小儿子虽大学毕业,可为了照顾母亲,便没有出去找工作。家里仅有7亩玉米,每年的收入虽基本能维持生活,但小儿子马上到了结婚的年龄,老人还想给儿子存点钱。
“遇到旺季,每天能收一盘鸡蛋,这每天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你看,志龙还专门找人设计了包装盒,看上去还挺上档次的,生活是越过越好,多亏了志龙这娃了!”老人指着柜子上摆着的鸡蛋包装盒感慨地说道。
据张志龙计算,按照7个月的产蛋期,这450只鸡从今年6月至2016年底可产蛋约19万枚,每盘鸡蛋卖上35-40元,年产值约23万余元,半年的时间,户最少纯收入可达2千元左右(除卖肉鸡外)。有了产业的支撑,这9户贫困户便可一举脱贫,而且通过这几户的示范,也可带动其他村民散养土鸡,到2017年就有条件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从而实现户户增收的目的。
帮群众致富,不仅仅是将鸡送给贫困户就完事了,据该村负责人介绍,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作为包村干部的张志龙与包扶单位积极走村入户,精准统计,严格筛选,制定了切合每个贫困户实际的帮扶措施,他还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给贫困户蔺程、武妙珍等四户共争取扶持资金2.6万元;联系县残联给蔺程、刘百海等四户残疾家庭申请了厨房无障碍设施;联系镇派出所给兜底户武珍永补办了户口和惠农卡。
“致富路上永无止境,我虽挣得少,但是我为村民办事的激情是不减的,我一定会想方设法让我崾岘河的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张志龙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