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

日期:2016-08-29 09:27:39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记者 王宏海)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实施了多种扶贫措施,收效显著。可是个别地方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只是盯着脱贫数字,扳着指头算收入,这就出现了救济式扶贫、慰问式扶贫、短期产业扶贫等现象的产生。记者认为,要达到长久脱贫,而且不再返贫的目的,必须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记者与洛川县扶贫办赵万明主任交谈,他提出了自己对扶贫的看法和认识:不要救济式扶贫。救济虽然是扶贫帮困的一种办法,但它是一时之策,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解决长久之需,是一种短期扶贫行为。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会遇到农民拿着救济申请找乡镇领导要钱,给多给少都行,个别人几乎是每个月要一次,好像是在领“工资”。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了多跑多救济,少跑少救济,不跑不救济的怪现象。乡镇领导提起这种事情也是苦不堪言,无可奈何。

  不要慰问式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部分干部为了完成扶贫任务,自己出钱给贫困户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甚至买羊、买猪、买鸡、给钱,用赵万明主任的话来说,不提倡,不反对。慰问式扶贫不是长久之策,达不到真正扶贫的目的,再说也增加了包扶干部的负担。要改变这种现象,包扶干部应该多和贫困户沟通,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具体原因,贫困户成员的特长,制订适合贫困户可持续发展的长久规划,监督协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不要短期扶贫。短期扶贫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完成脱贫任务,每户发放几十只产蛋母鸡和鸡饲料等,政府大包大揽,从表面上看,贫困户收入增加了,达到了脱贫的收入标准,可是这种扶贫能坚持多久,值得商榷。一位乡镇领导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脱贫任务,乡政府采取补助的形式发展饲养肉鸡产业,农民积极性很高,第一茬鸡出栏后,农民有了收益,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取消了补贴政策,乡镇干部磨破嘴皮动员农民自己出钱购买种鸡,继续发展,可村民就是不动弹,只等政府继续补贴。面对扶贫考核,包扶干部有时也是哭笑不得。

  “输血”式扶贫是短期行为,就像救济式扶贫、慰问式扶贫、短期产业扶贫等,暂时看是脱贫了,但是时间长了,这些贫困户依旧贫困,这也偏离了中央脱贫的初衷,实不可取。只有将“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才能到达真正脱贫的目的。

  “造血”式扶贫就是要因人施策,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贫困,国家应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学生入学补贴、医疗救助等;无技术、无门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就要加大技术培训,提供实用信息;无产业、土地少的贫困户,就要提供外出务工岗位;老弱病残人员实施兜底扶贫;好吃懒做人员,扶志是关键,要加强教育引导。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