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市当前的头号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榆林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作了全面、具体、准确的部署。各县区、各部门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本报即日起开设《县区领导谈脱贫》栏目,请他们谈谈各自县区在贯彻落实精准脱贫政策中的工作措施、目标任务、创新举措、工作抓手等,为我市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到2015年底,靖边登记在册的1.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彻底摆脱贫困不可能一蹴而就,返贫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如期达成,靖边县在脱贫攻坚方面又会有什么新举措?就此,记者采访了靖边县委书记刘维平。
记者:靖边县之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不是意味着,靖边县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攻坚战中能略显轻松,轻装上阵?
刘维平:几年来,靖边县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带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到去年底,全县实现了全部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序列的初步目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越往后脱贫攻坚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靖边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仍是任重道远。
一方面,不少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病、因灾、因学等特殊情况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失去体力型劳务工作的人群也有可能因为失去主要收入来源而陷入贫困。这些返贫及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将是今后我们要关注和帮扶的重点。
记者:靖边县脱贫攻坚工作目前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刘维平:从客观上来说,靖边县南部白于山区受资源环境约束大,群众脱贫致富困难不小。从主观上来说,把各方面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也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各镇各部门在扶贫工作力度和进程上不同步,脱贫攻坚责任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成;虽然财政投入扶贫的资金总量在持续增加,但同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有待提高;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反而有可能助长“等靠要”思想。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工作,把政策给群众讲明白,把发展的好办法、好产业送到群众身边,帮助他们靠着辛勤的劳动来脱贫,自食其力奔小康。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工夫。靖边县在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将会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维平: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按照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针对贫困地区的共性地理特征,对玉米高产、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小杂粮旱作丰产、设施蔬果、山地林果、适度规模特色养殖、生态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同时不断扩大贫困地区的产业开放,探索试行光伏扶贫新模式。二是“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导工程”,统筹完善农村地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宽带乡村”建设,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下乡,用“信息高速公路”把“田间地头”与城市、市场无缝连接起来,促进城乡产品、信息、资金、技术等高速流通、自由交换,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开拓新途径。三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立贫困助学制度,安排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让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积极开辟乡村保洁员、企业用工、林木管理等公益岗位。同时,要继续组织工作队,每周去村里走访,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服务和生产上的帮助。在社会救助方面,推行救助对象与低保脱钩,将中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全面纳入救助范围。四是“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就业帮助和产业扶持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保障体系,实施政策兜底扶贫。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村容村貌,让贫困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良的人居环境。六是“脱贫主体培育工程”。把“能力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整合与倾斜职业教育资源,采取定向、订单培训方式,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农村青壮劳动力、学校毕业生等有就业能力贫困人口的培训。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