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重复交叉“打架”
协调一致破解矛盾
榆林市通过对整理入库的城乡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煤矿探采矿权等规划数据的多规差异比对和分析得出:城镇规划及园区规划超出土地规划面积过半,41.8%的城镇规划、69.4%的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超出土地规划;林业规划与土地规划矛盾突出,林业规划确定的2.63万平方公里林地中与土地规划一致的仅有40%;城乡规划及园区规划与林业规划重叠面积较大,47%的城乡规划、74.9%的园区规划中建设用地与林业规划重叠;城乡规划与矿业权重叠面积较大,城乡规划中26.7%压覆矿产资源。
针对规划数量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的各类规划“打架”现象,市县联动,反复协调,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与林业规划基本协调一致,土地规划与林业规划多数协调一致,规划由“打架”变“握手”。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国土保护空间达到71%
多规协调,划定控制线,形成“一张图”,重新梳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过程,优化了城市空域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调入调出面积达348平方公里,占到全部建设用地面积的13.7%,解决了违法用地、违法调规等历史遗留问题。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划定较原规划调整面积达到271平方公里,占开发边界总面积的38%,园区边界位置调整累计超过500余处。
首次确立了市域保护格局,通过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和生态红线划定,提出了秃尾河、无定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和北部防风固沙、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三大防治带的生态保护格局,国土保护空间达到71%,划定禁止开发区占到国土面积的3.2%。
优化了开发建设空间,解决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在空间上的冲突,有限的土地指标在空间和顺序上进行了重新布局,产业园区和城镇调入建设用地143平方公里,给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为重大项目落地奠定了基础。
有效解决了土地规划与林地规划的冲突,土地规划认定的林地由1800万亩扩大到1930万亩。清理了地上地下矛盾,首次将矿权与城乡、产业、环保等规划进行了全面比对,找到了矛盾所在。
绿色引领转型发展
中心城区调整为“一城四区”
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定格局的发展理念,对不可开发空间达成共识,遵循自然规律的持续发展、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理念明显提升。
划定高于国家标准生态红线,增加林地保护面积,新划定水源涵养区1.06万平方公里,占到市域总面积的24.7%。正在规划的榆神矿区四期总体规划由于与此次新划定的生态红线中水源涵养区冲突,市县区政府一致建议省上不予审批。神木主动撤回了2个与水源涵养区冲突的拟设工业区,定边县将县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产业园区缩减了20平方公里。
确定了文物保护作为独立控制线,划定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4个、62.24平方公里,列入禁止开发区严格管控,在试点城市中独树一帜。
摒弃盲目求大的传统思维,核减县区规划人口规模150万人;中心城区“一城五区”调整为“一城四区”;规划中心城区常住人口2020年达到90万人、2030年达到110万人。在项目上,既考虑空间的安排,又注重土地指标配置,更注重生态保护、水资源承载、环境约束,项目谋划水平明显提升,谋划生产储备项目1200多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