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多项规划“握手”形成“一张图”

日期:2016-01-28 16:23:21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
 
 榆林市区

\

  榆溪河滨公园

  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列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后,紧抓机遇,迅速行动,开展市域“一张图”工程、“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14项配套专题研究,目前,榆林市“多规合一”“四个一”成果已全面完成,并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

  “多规合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城乡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制定,包括发改、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部门。由于各规划编制、实施主管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存在时效问题,另一方面仅限于事务性的协调,使得“多规”各自为政,极易出现空间使用重叠、交叉甚至冲突的情况,也导致了空间布局的随意性。

  “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划‘打架’,造成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是规划行业公认的顽疾。”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业界早就关注规划打架的问题了,一些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每个部门规划后面都有国家部委文件或者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地方想探索解决也都是不声不响地进行。

  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成为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寄望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同时,探索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被确定为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市之后,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15年3月,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在“多规合一”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推进“多规合一”是榆林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坚持规划立市、依法治市的重要举措,对于破解“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难题、全面提升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分析,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对榆林市有五大好处:榆林市北部为全国重点开发区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南部属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多规合一”有利于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强度和时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建设可持续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榆林市也是数个国家级区域规划交汇之地,“多规合一”有利于细化、融合、落实不同层面和不同定位的区域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榆林市空间规划冲突、用地矛盾突出,“多规合一”有利于拓展耕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榆林市辖2区10县、3个国家级园区、20多个市级产业集中区,规划分割、内容冲突,“多规合一”有利于形成市、县、园区等各级各类规划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榆林市国土开发布局有待优化、用途管制措施亟须加强,“多规合一”有利于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榆林市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到绵竹、成都、厦门、广州等地调研学习,又结合国土资源部“多规合一”试点指导意见,最终形成了榆林市‘多规合一’试点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原则和任务。

  2015年1月,榆林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榆林市委关于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多规合一的意见》,将“多规合一”工作上升到了规划立市、依法治市的高度。《意见》指出,推进“多规合一”对于榆林推进依法治市,提高经济社会和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推进“多规合一”是榆林推动规划体制和规划工作改革创新,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难得机遇,是从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的重大契机;推进“多规合一”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内落实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年完试点 两年见实效 三年成体系

  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的榆林市,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全市辖2区10县,总人口376万人,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西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陕甘宁蒙晋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中国土面积最大、所辖县区最多的城市。试点获批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列为全市头等大事,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

  “多规合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根据试点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作思路,是完成好试点工作的前提。榆林市委、市政府将“多规合一”试点作为全市破解瓶颈、深化改革、规划立市、优化空间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榆林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以形成市域“一张图”为基础,以《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成果,构建市域统一的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及其管控体系,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在全面完成国家“多规合一”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榆林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拓展思路,出台《关于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多规合一的意见》和《榆林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提出“三年三大步”的全市“多规合一”工作总体部署,即一年完试点、两年见实效、三年成体系。

  一年完试点,就是2015年通过全域差异比对分析,划定市域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文物保护、产业集中区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市域空间管控体系,实现市域空间信息1∶10000比例尺的一张图全覆盖;编制完成《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建立市县共享共用“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全面完成国家试点任务。

  两年见实效,是指2016年要实现“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应用。改革项目审批机制,全面启动“多规合一”业务平台运行,实现市级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水务等部门项目并联审批,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业务联动、监管同步、制度创新。同时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和县城开发边界内“多规合一”一张图,比例尺至少达到1∶2000。

  三年成体系,即在2017年,通过出台《榆林市规划管理条例》,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