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高价、非标准化,集齐这三大特征的游学市场,混乱异常。
尽管国家层面先后发布多个政策,从游学目的地到“游”与“学”的比例等各方面都作出规定,但“游”多“学”少、甚至有“游”无“学”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不少游学机构其实是将游学过程中不同的环节分段外包”,更为严重的是,游学产品层层外包、环环外包带来的权责划分不清晰、监管缺乏等问题,使得游学的安全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受到侵权的消费者,往往只能向机构本身客服进行投诉,面临求告无门的尴尬。
政策规定“学”不能少于行程50%
事实上,游学行业已有多个规范文件出台。2014年中,国家教育部制定发布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游学产品的各项细节均做出了详细规定。
而早在2012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和国家旅游局便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于规范中小学生境外游学活动提供了政策框架。前述《指南》,便是在该《通知》的基础之上制定的。
彼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示,“游”与“学”的科学搭配是《指南》的重要内容。按照《指南》规定,境外研学旅行,也即游学,一般要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为主体,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一半。也即是说,游学过程中,“学”的部分不能少于行程的50%.
此外,《指南》也规定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的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目的地方面亦有要求,“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
“游”多“学”少是普遍现象
行业指南已出台,但混乱现象并未从本质上发生改变。“行业处于爆发前期,类似十年前的补课培训市场,散乱差”,青少年夏令营专业服务机构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学辉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王学辉认为,尽管《指南》已经做出规范,但行业本身的“旅游+培训”的交叉属性带来的界定困难,使得不少机构有空子可钻。
此外,大部分的游学产品,家长并没有跟随前往,也给了部分机构钻空子的机会,“孩子年龄小,很多没有出过国,无法判别具体情况,只要把孩子糊弄开心了,家长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去玩还是去学习”,“乾龙微留学”创始人刘静补充道。
英孚教育海外游学留学部广州区域总监蔡斌认为,尤其是海外游学,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具体安排呈现“游”多“学”少的情况,而且“游”和“学”两个方面安排的课程和活动质量都不够高,“不少家长和学生都会感到出国游学的收获往往达不到预期,感到失望和不满”。
北京的孙同学此前便参与了某国际英语培训机构组织的21天游学项目,花费3万元人民币,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玩,“第一周住在洛杉矶当地人家里,上午上半天课,下午自行观光,最后两周参观纽约华盛顿”。
南都记者采访发现,类似孙同学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不过王学辉也指出,“游学介于旅游和培训之间,作为一个交叉产业,很多东西很难界定”。
以世纪明德的北京名校五天四夜游学产品为例,王学辉告诉南都记者,游学参与者全程都有名校大学生陪伴,同吃同住同学同游,相互之间互相影响,游学结束之后带队辅导员通常还会和参与者保持联系,对其生活学习各方面进行指导跟进,“如果要严格计算的话,这百分之百全是‘学’的部分”。
启德教育集团学游总监卢洁则认为,《指南》的出台使得游学市场上以旅游为主、“走马观花看海外院校”的传统游学项目必然面临升级换代。启德教育方面也于2015年提出游学“二八”比例,“上下午都有课程,一是希望学生感受留学,感受国际教育的不同,二是对学生将来申请学校有帮助”,卢洁表示。
游学“硬伤”知多少
A 层层外包瓜分利润 价格高企
没有资质要求,亦没有明确的行业准入门槛,游学成为一门想做就做的生意。从产业链分工模式来看,游学行业隐患也不少。
麦兔国际游学总经理何颖告诉南都记者,传统游学产品的模式有三类,除了专门的游学机构外,英语培训机构、留学机构等亦有游学产品,这一类游学产品以语言培训或者留学预备为主。同时旅行社也有为数不少的游学产品,“旅游性质更强”。
“这三种模式各有侧重,有的海外院校资源丰富,有的是旅游资源更有优势,而部分资源不足的游学中介,则会向旅行社或者游学机构采购游学产品,再转手卖给消费者”,何颖指出。此外,不少公办学校也和机构合作开展游学活动,并有成为常规课程的趋势。
除了整体外包之外,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将游学产品分段外包。英孚教育海外游学留学部广州区域总监蔡斌向南都记者指出,国内现在有不少游学机构其实是将游学过程中不同的环节分段外包,孩子在海外参与的游学活动其实是由另外的机构或者公司组织和举办的。
“层级太多,每个层级瓜分一点利润”,“乾龙微留学”创始人刘静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如某一类型的游学产品,很有可能是中介A在和国内消费者对接,但是境外院校部分是中介B负责,而境外游玩部分又是中介C负责。刘静表示,游学产品的层层转手,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必然是价格高企。
南都记者查阅发现,对产品价格,上述《指南》等文件并未做出规定。多个行业人士向南都记者称,无论是产品模式还是价格,目前行业内都并未有明确的规范。
南都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显示,目前市面上的境外游学产品,英美路线集中在3.5万-4.5万元人民币区间,新加坡、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相对便宜,但也要去到1.6万-2万元人民币之间,比普通旅游产品堪称翻倍。明师教育国际教育总监华阳向南都记者表示,2015年寒假的游学产品价格,同比2012年整体上已经涨价15%.
B 质量不保 官方项目未必靠谱
而在这种层层转手、多个中介瓜分同一游学产品的情况下,带来的不仅是高价,更可能是权责划分不清带来的低质,即便官方组织的游学项目也不一定靠谱。中部地区某高校的刘同学于2014年暑假参与了该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项目”,便面临了类似情况。
刘同学向南都记者表示,前三周的学习“都还不错”,最后一周的观光时却“很坑”。“最后一周被外包给了美国当地旅行团,花了很多时间在路上。”刘同学表示游学官方计划表上并未告知最后一周是跟旅行团,所以学员都默认为主办单位会负责他们的行程。最终他们参观联合国总部、林肯纪念堂、第五大道等景点的时候,交通工具都是旅行团的大巴车,为了赶行程,每个景点停留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左右。“导游带你去指定地方就餐,极力推荐额外的观光和消费项目,说想去你就去,不想去的就自由活动。”
“最终团里共50人中有1/5选择了自由出行”,刘同学吐槽称,“没想到官方组织的项目也这么不靠谱”。
刘同学告诉南都记者,游学行程中游与学占比为1:3,前三周在美国综合排名第15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课程包括心理学、英语、美国电影及统计学四门课,任课老师均为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师。每天上午课程结束后即前往游玩,参观市政厅、法院、图书馆等本地机构,如此循环往复三周时间。“但因为课程时间不长,所以体会不深,更多是感受到了美国文化”,刘同学说。
C 权责划分不清 安全也堪忧
除了质量和价格之外,更牵动人心的是安全问题。英孚教育海外游学留学部广州区域总监蔡斌直指“这种中间环节过多的情形很容易导致游学项目的安全和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权责划分不清晰”。
可以看到,近年来游学项目带来的安全事故也不少。其中最为人知的是2013年韩亚飞机失事事件,当时机上的141名中国籍乘客中,便有赴美参加夏令营的70位师生,其中2名参加夏令营的高中生不幸遇难。事件一出,当时大热的游学行业迅速“降温”。此外,根据媒体报道,早在2012年暑假,江苏某校初中生参加英国伦敦游学夏令营,遭遇被同团队大学生殴打的情况。
问题不少,投诉却无门。“乱,缺乏政府有效的监管,很多时候家长更是投诉无门”,广之旅精英出国游学项目管理负责人马小莉如是向南都记者表示。
链接
游学产品,怎么选更放心?
选择游学产品,首先要了解主办学校或者是机构的资质以及相关组织活动的经历,要选择有信誉度的游学组织机构。出行中,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有经验的领队老师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灵活处理突发情况,保证游学团行程的顺利进行。一款好的游学产品不仅仅是行程,更是一系列的服务,例如:签证、学生出团前准备工作、出团中身心照料以及回团后续跟进等等。
此外,家长在选择游学产品时,不要只关注行程时间长短或者地点多少,不要认为时间越长或者去越多地方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更值得注意的是,低价并非全然好事。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机构组织国际游学营,大到连锁公司、小到几个人的团队都在做游学营,在这个游学盛行的时代,竞争愈演愈烈,有个别机构的价格低得惊人,家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启德教育集团学游总监卢洁支招称,消费者在选择游学产品时,一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另一方面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大品牌。而目前市面上也有为数不少的定制游学产品出现,“个人定制化学游,会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在行程安排上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去进行定制”。
此外,南都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亲子类的游学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如果不放心孩子单独出境的,亦可以选择此类游学产品,陪伴孩子一同前往。
采写:南都记者李冰如
实习生 罗馥妮 黄婷婷
责任编辑:孙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