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论监督 >

评:对“十年不发论文”的宽容弥足珍贵

日期:2016-05-24 10:11:13        来源:钱江晚报    浏览量:

        韩春雨,一个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十年没有发表文章,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韩春雨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向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发起了挑战。5月2日,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一个来自非著名高校的非著名学者,韩的成功就像鸡窝中飞出的金凤凰,颇具传奇色彩,也引来了社会关于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的讨论。

       韩本人甘于平淡,十年寒窗如一日,难能可贵,而学校对他的宽容更难能可贵。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耐心一等十多年的,十年的时间里,一些大学校长都换了好几茬了,可河北的这所大学却能不忘初心,一直坚持下来,从未给过他诸如发表论文篇数以及评职称的压力,让他有条件泡在实验室专注实验本身,这就不是一个宽容能解释的。很多学校别说十年,一年都未必等得了,一个十年出不了成果的科学家,可能早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大学功利。就像高考需要一张试卷,学校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也同样需要一套标准。它的目的是希望过程可控,怀着投资能看到回报的朴素愿望。任何科研成果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论文以及它所代表的水准是最有力的体现方式,这一点每个科学家都清楚得很,做科研的谁不想有篇艳压群芳的论文,谁不想在国内外顶尖期刊上露个脸,可是当这种变成了一种硬性的要求,甚至变成必须完成的考核任务、晋升通道上一个不得不克服的拦路虎时,性质就变了。为了向学校证明自己并非虚度光阴,一些人疲于奔命,一些人迷失了自己,一些人则想到了歪点子。

        这并不是说提要求本身有什么不对,但是大家都得明白,科学这种东西,你不可能用工厂化的方式来对待它。好的研究成果是可遇不可求的,你不能简单地以投资和回报来衡量,有些人有些事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见成果,有些人有些事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也砸不出个响来;应用科学上的研究相对容易见成果,而基础科学上的研究就不那么容易看到成果。

       科研是件严肃认真的事,但对待科研必须宽容,过度的负担必然导致肤浅,而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下,除了浮躁的学术氛围还可能导致造假的层出不穷。功利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容易出成果的领域人满为患,而真正能决定一个国家科研水准的基础领域的研究乏人问津,在资源的争夺中处于劣势。而这恰恰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也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十年不发论文的宽容里必然有一套做法,它在量的累积和质的飞跃、在短期的成果和长期的成就之间取得了平衡。愿意在这样的事情上做个尝试当然是有风险的,你得做好能出成果的准备,也得做好出不了什么成果的准备。而没有后一种准备,前一种准备也会是空的。所以,与其去羡慕眼红别人的手里的好牌、红人,不如多想想自己的短视和功利。(高路)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