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论监督 >

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

日期:2016-05-28 21:13:5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量:


     “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理。

  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客观来讲,当前我国高校从本科生到硕士到博士的学位论文评审总体上是严格的,而在这几个层级当中,博士论文的答辩应当说最为严格。和本科、硕士教育相对放开不同,我国的博士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国家对博士生的培养可以说是严上加严,很多论文不过关的博士生不得不延期毕业。但这篇“问题论文”恰恰出于博士生之手,陈吉德提到的“资料堆砌、语句不通、文不对题”等诸多问题,着实令人惊诧。

  学位论文是一个人理论修养、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刻苦钻研、诚实守信是一个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像这样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用古人的话讲,那就真正是“斯文扫地”。须知,博士生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对学校师生负责,更是对一国学术能力、科研能力的保护。我国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挑起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梁,如果都像这样腐蚀学术殿堂,连起码的学术准则都不要,连基本的学术要求都达不到,遑论破解“钱学森之问”。

  学术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社会的生态和人们的心态。当人们都忙于巧夺浮名、急功近利,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氛围。当人们都忙于钻营讨巧、敷衍了事,真正的学术尊严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当学术也被人们当作摆设来对待,甚至当作商品来交换,那么一个国家的原创力、创新力就会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每一篇“问题论文”都是国家教育塔基上的一道“裂纹”,“裂纹”多了,学术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层出不穷,最该反思的还是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学生不认真研究、导师不严格把关,根源是制度出了漏洞,或者制度被架空。应当反思制度规定的论文评价体系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的打击是否起到了作用。如果造假作弊的行为得不到惩处,好的论文得不到激励,敷衍塞责的行为得不到约束,最终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

  惩治学术腐败,毫无疑问须从“把关”入手,以“追责”收尾。导师应当作为学生论文的第一把关人,承担学生学术行为的连带责任,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导师不再空当摆设。学校作为学术机构,应当对全校学生的论文质量承担责任,必须深究学校在论文把关方面的主体责任,由教育部门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问题严重的学校要不惜取消其自主评审资格。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介入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树立良好的学术导向。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