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感受着快乐:记咸阳永寿仪井镇小学教师王芳霞
日期:2016-09-06 10:12:47 来源:咸阳市教育局 浏览量:
她很平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豪言;她坚强而自卑,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甚至还需要家人的照顾;但她很幸运,有展示她才华的三尺讲台,还有视他为“红太阳”的孩子们,让她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快乐。2014年,她获咸阳市“最美乡村教师”,2015年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她是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仪井镇中心小学一名语文教师——王芳霞。
1992年,王芳霞有幸成为乡聘的代理教师。从那时开始,她在家乡的初级小学整整工作了14年。那时学校仅有几间破旧的瓦房,没有花园,没有像样的教学设备,就连上课用的粉笔都要计划着用,一壶水都要孩子们从家里带来。面对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王芳霞没有退缩。下雨天,她和孩子们蜷缩在不漏雨的角落照旧上课,琅琅的读书声、叮咚的雨声谱成了他们心中最美的乐章。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她和其他老师带领学生挖药材、捡塑料纸等来贴补学校拮据的费用,利用一切机会千方百计改善教学条件。就这样,锃亮的玻璃挡住了肆虐的北风,漏雨的屋顶换成了新瓦。孩子们变得懂事、体贴,学会了坚强、节俭,明白用勤奋刻苦去改变命运。
每当回忆起这份经历,王芳霞总是一脸幸福。其实,那是的她已患上类风湿关节炎,有时疼痛起来会让她彻夜难眠,可是大医院治疗谈何容易?一是三十几名学生不能没有老师,二是每月50元的工资怎么能担负起昂贵的药费?于是她靠每瓶一元五角的“强的松”过日子。平时一天两片,严重时候一天三到四片。不幸的是2004 年的一天,她又一次摔倒了,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药,造成了骨质疏松,摔倒后股骨头骨折了,伤势非常严重,被迫无奈,她只能住进普通的医院进行治疗。面对医生再不好好治疗就可能瘫痪的忠告,她就像掉进了没有光明的深渊,病痛的折磨并没有击垮她,对学生的思念、对三尺讲台的眷恋却让她度日如年。她知道自己离不开学生,离不开钟爱的事业。于是主动配合治疗,积极进行锻炼,争取尽快康复,回到讲台。在学生、家长的一趟趟看望中,在学校、邻里一次次的安慰和帮助下,半年之后,他居然站起来了。病情略有好转,她便多次申请“归队”,又站上了讲台。上下课、学生成了她左右手,上厕所同事们就是她的“拐杖”。同事们看到的是回归校园的她总是忙碌的身影,学生们看到的是脸上挂满笑容的王老师。
类风湿的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全身的关节基本上已变得僵硬,弯曲困难,病灶部位股头已坏死,生活中吃饭、穿衣都比较困难,全靠家人的帮助。日子长了,少不了被埋怨,但为了她,一家人还是一如既往支持和照顾着。因为有她充实快乐的生活、事业和良好的心态,使这个贫困的家庭变得充满了欢乐,才能使她一直坚持做好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日子虽然艰难,但她感觉很幸福。她知道,根据现在的状况,自己的教书生涯也许时间不多,想起这些,她心中充满了惧怕和伤感。但她知道时间可以造就人,于是只能加倍地工作,加倍地努力,才会使她的人生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
2006年,随着撤点并校工作的开展,她调到了仪井镇中心小学工作。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她明白了要教好书,不能光靠自己的满腔热情,还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精心设计制订的教学方法。当她面对高效课堂的新要求,贪婪地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细研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力争使自己的教案为学生量身打造。面对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她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才会使自己的课堂以最直接、最通俗、最易接受的方式传给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她针对小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巩固却有些难的实际情况,她坚持面批每个学生的作业,对其存在的问题当面解决并让学生反复巩固,让学生把重点难点牢牢记在心中,而她也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这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搞好复习形成第一手资料。在知识的巩固和作业的布置上,必须抓住有效的在校时间,坚持因材施教,尽可能按照不同学生设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满载而归。在教学中,为了使自己的教学知识结构系统化,她主动承担过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中摸索积累。不敢说自己付出了很多,她起码做到了问心无愧。她从不会因为私事而缺学生一节课,更不会因为身体原因而迟到早退。她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本职工作,是应该做的。在她的数年的教学工作中,成绩一直都很优秀,所带班级及科目每学期屡屡受奖,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成绩名列全县前茅。这让她感到欣慰,至少使“残疾”的她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生存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
无论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反思,必须做到层次性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她认为,在抓学困生的同时,不能让学生输在最底层的起跑线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另外,对于农村教育的现状,好多家庭因为农活的繁忙及知识的贫乏,不能给孩子相应的配合教育,会使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但她几十年如一日,知道了只有融入学生,接近他们,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她曾带过的五年级二班,有个叫王某的同学,由于一次意外,使他失去了双亲,他在校的表现极为沉默,上课也不专心。于是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想着他的吃穿,给他做布鞋,她知道只有在这千针万线中,才会让他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才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还有一位叫魏某的同学,在一次夏收期间,一连3天没来学校,于是家人用摩托车带她去找他,一路上她都想着怎么面对他。可在一路的询问中,得知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他家的农活只能靠他。当她找到时,他正用瘦小的身躯拉着麦子。这时,她不由得流下了泪水。这就是她的学生,多么懂事而可爱的学生。于是,她用自己的爱和能力去帮助他。现在他已走上社会, 在一次回家过中秋节时,特意到学校为她送来月饼和茶叶,让全体老师很受感动。这对她来说,又是何等的安慰和骄傲呢?现在,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寻访、询问等途径,获得了这些孩子家长的手机号码,用自己的电脑开通了“QQ亲情热线”、微信群,让孩子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聊天,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一点一滴的感化中让他们体会关爱、静心学习,为孩子和家长沟通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社会事业,教育为先,教育不光是百年大计,还得快马加鞭,调整步伐。她认为不能光靠“三寸不烂之舌”,穿新鞋,走老路,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能力。在当时自身及家庭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因工作需要,通过自学、参加成人高考,取得了大专学历。为了教学,她多想去外面的世界去目睹同行们的风采,学习他们,借鉴他们,并进行交流。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她怕爬不上楼,怕上下讲台会摔倒,怕上厕所不方便。正是这种惧怕的心理,让她失去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于是她常常把报纸、杂志等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及困惑拿出来交流,先后撰写了十多篇论文,并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其中,《谈趣味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获国家级一等奖,《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获市级二等奖,自己的教学心得《爱,会让生活更充实》在《永寿教育》杂志上发表……
“绣取鸳鸯从君看。”她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在“青蓝工程”中,不断的和学校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进行交流,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向名师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带领学校语文组成员把教学工作推向了新的高潮。在听评课学习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出色。在工作之余,带领课题组成员将市级课题《小学生阅读及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圆满结题,总结出了“两读一展示”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使学校学生的阅读功底有了质地飞跃,教学效果有了量的提升。
2016年新年伊始,当再一次见到王芳霞时,她依然满面笑容,风尘仆仆地融入了教育教学的行列中,同志们远看了她忙碌的身影,严谨的教学的态度,学生更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对知识的诲求。她又和全体教师并肩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上。
......
桩桩动人,件件感人。王芳霞执教严谨,事例典型,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无形地也影响带动着学校及全镇的教职员工。一花引来百花开。近年来,仪井镇教育教学成绩持续上升。2013年,仪井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镇区质量检测排名中提高了两个位次,2014年又提高了两个位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芳霞手握笔尖心血流,坚持教改信心足,不为落后找理由,不把困难当借口,不唯条件论成绩,终为成功想办法,心怀善良,真诚待人,播撒阳光,播撒雨露,正在用忠诚、坚强的意志和智慧、勤劳的双手,建造心灵居所,探求科学育人之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写下了朴实而华丽的篇章。
责任编辑:吴媚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