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播报
【教育随笔】读《重要的还是人格》有感
日期:2017-03-09 08:34:11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人生在世也就短短几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叶扁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如何把自己的职业尽可能做好呢?李镇西老师说了五点引起了我的共鸣。
第一,是“技术”。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技高一筹者自然可以成为行业中的“状元”。对于学校和我们老师来说,我们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就是我们的“技术”。如果作为一个老师管理不好班级,提不高成绩,那就是不合格,是失职。近些年来,有人抨击“应试教育”,对我们来说,应试训练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必须要做。一个“技术”好的老师,理应受到表扬,而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导致暂时“技不如人”的老师,更应努力学习,我也是。
第二,是“人文”。李镇西老师说,从教育来说,如果不仅仅是抓分数,而在抓分数的过程中,还有情感、智慧、素质,这就是人文。我理解就是带一些人性化,如果我们在有过硬“技术”的保障下,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有了理想、目标,让学生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那样的学生以后也一定是有“人性”的。
第三,是“思想”。有“技术”、“人文”的老师很多,那为什么大家最后的事业高度不同呢?我想这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思想”。我们每天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停下来想想: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不对,不对了该怎么办,我们的教育最终为了什么,目标是什么?我则想过的最多的问题是,人该如何有思想呢?偶尔也有人说我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但我不明白大家说的思想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通过看李镇西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有了一些收获,思想就是实践中对问题的解决想法以及一个人的视野,而作为老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理论知识,阅读书籍,关注教育问题,多与人交流,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不断反思,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
第四,是“信仰”。这里李镇西老师所说的“信仰”,我理解就是“理想”,作为老师的教育理想。关于教育理想,就要想清楚一些问题,我们每天从事的工作是为别人做,还是为自己做?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是自己内在的需要?是为了别人的生活,还是为了自己的生活?都说老师很容易有职业倦怠,我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也有,至少现在还没有。理想,我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会使我有一种坚韧与执着,不会因他人的说法或看法而动摇。就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教育技巧、教育素养、教育思想,都比不上教育信仰更能让人持久地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只有教育信仰能够让人保持教育良知,守住教育阵地,能让教育之旅无限地延伸。
第五,是“人格”。与其说李镇西老师提出“人格”,我理解则是一个老师的“胸怀”或“胸襟”。这个世界不缺乏聪明的人,学校也不缺有“技术”、“思想”、“信仰”的人,但有些人并没有胸襟,没有大局意识,自私自利,仅仅只能取得一些“小成功”而已,与人争、与人比,最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善良、宽容、豁达、坚毅、淡泊……随时想着别人,随时成全别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武侯实验中学校训)。确实,我们也应当有胸怀,让他人因我的存在而快乐,让校园因我的存在而美丽。
我想,通过学习、修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以上几点,变得更加优秀。(汉滨区洪山九年制学校 曹玉玺)
责任编辑:强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