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发布 为“中国制造”蓄力 - 教育培训 - 新西部教育网
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发布 为“中国制造”蓄力

日期:2017-02-16 08:45:3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浏览量:

    教育部今天上午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该《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旨在进一步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素质,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人才培养规模居世界前列 大国工匠却依旧紧缺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介绍,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数约1.6万个,工科类专业本科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数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

规模扩大的同时,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也在逐步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858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809万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近179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人才总量近736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9%和2%。

此外,制造业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形成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也逐渐改善,重在行业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初步建立。

王继平同时指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二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滞后。三是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四是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畅,人才培养培训投入总体不足。

到2020年 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达22%

《指南》中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王继平介绍,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3.4%提升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

根据《指南》中预测的数据,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面临大量的人才缺口。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和电力装备领域的人才缺口都将超过90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新材料领域人口缺口将达400万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航天航空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三大领域都面临40万人以上的人才缺口;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人才缺口将达26.6万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缺口将达10.6万人。

把制造业相关高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

王继平在通气会上表示,今后制造业人才培养也将“从娃娃抓起”。根据《指南》,普通中小学要在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

《指南》同时指出,将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制造业相关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大规模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把制造业相关高等学校打造成“工程师的摇篮”,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在招生工作方面,将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

在专业设置方面,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进行调整,增设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强化行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提升绿色制造技术技能水平,将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根据绿色制造发展需要积极开设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相关学科专业。

在校企合作方面,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将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与有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合作建设一批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此外,还将推动制造业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共建共管制造类专业二级学院。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完善工科学生实习制度。加大对传统制造类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实训条件,保证学生“真枪实练”。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