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时代,
“入园高峰”挑战“入园难”
作者:伍香平(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发展的起始与奠基。但随着二孩时代的来临,学前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应对新一轮入园高峰。有研究预测,从现在起,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达到200万,按照现行学制,三年内至少新增600万个入园幼儿,并将持续增长至2021年达到巅峰。今年,教育部将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正在逐步缓解的“入园难”遇到二孩时代的新挑战,学前教育,该怎样做好准备?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截至2016年末,我国幼儿园达到近24万所,在园幼儿4500万人左右,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大大缓解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入园难”问题。
“入园难”呈现新问题
但是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有研究预测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口将达到200万,按照现行学制三年内至少新增600万个入园幼儿,并且将持续增长至2021年达到巅峰。这不仅意味着未来几年马上要迎来新一轮的入园需求高峰,也势必对已经逐步缓和的“入园难”问题带来新一轮的大挑战。
城市和城区入公办园难度将进一步加剧。
因城市和城区人口密集的速度远远超过当地公办园的建设与数量增长速度,受公办园数量过少、增长速度不及需求增长速度,以及原有公办园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各级城市和城区入公办园显得非常困难。又由于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并产生最大生育意愿的主要是城市和城区居民,这意味着新增出生人口将集中出现在城市和城区,将直接加剧城市和城区的入园需求,加上家长对二孩教育可能会更加重视,也会更加注重把公办园作为首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争夺,无形中会进一步加剧当前已经存在的城市和城区公办园入园压力。
入优质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困难程度上升。
一方面受社会需求刺激、利好政策激励,全国民办园数量快速上升,涌现出一批办园硬件设施好、教育活动规范、社会口碑好的优质民办幼儿园;另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普惠性民办园因收费低受到普通老百姓的青睐。但从整体上来看,优质民办园的数量和学位数量均有限,而普惠性民办园起步晚、发展慢、数量少,办园规模相对较小,当前已经存在入优质民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要提前排队登记的现象,随着入园需求的增强,将会进一步加剧入这部分民办园的难度。
在农村地区和城市部分区域就近入园将会更加困难。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完成“每个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建设任务,一些已经建起的乡镇中心幼儿园都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镇上,农村散居地区的幼儿很难在居住地的有效范围内就近入园;而城市城区拓展较快,新城区的幼儿园配套格局尚未形成,老城区幼儿园扩容受限,使得城区幼儿在其有效居住范围内也难有足够的学位,难以满足就近入园需求;再者,在我国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低层次园和少数无证园,办园质量不高、办园理念落后、“小学化”倾向严重、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内不同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差距较大、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家长们在居住区域内或跨区域间进行激烈择园,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近入园矛盾。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里,远距离入园的校车使用现象不断上升,校车越多、使用的频率越高,反映出就近入园的困难越大。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园机会面临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儿童因其户籍所限,无法进入城市中的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又上不起费用较高的优质民办园,有的勉强入园也只能去办园条件与水平较差的民办园。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实施,以及城市和城区入园需求数量的刚性增长,流动人口子女将更难获得入园机会。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破解“入园难”的三条途径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应该从学前教育抓起,提前谋划、科学研判,建议从如下三个方面多途径扩大资源,积极应对全面二孩政策下学前教育的入园难题。
整合国家要求与地方需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分类有序地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扩大城市和城区公办园数量,提升城乡幼儿就近入园便利程度。
首先,完善“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督促和激励县区落实政府责任,科学预测区域人口出生和流动的变化趋势,根据本地发展基础、财力强弱、地域特点和教育需求程度,优化城市和城区幼儿园布局、合理调整农村幼儿园布点建设。其次,坚决落实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坚决执行配套幼儿园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扩大城市和城区公办园数量,增加学位;再次,坚持农村为主优先发展,盘活现有小学、农村教学点富余校舍,灵活采取乡镇中心园、村小附设幼儿园、教学点附设幼儿班、行政村举办集体性质幼儿园等多种形式持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实现农村幼儿园公办化、普惠性,分类有序地提升公办园数量和在园幼儿容纳量,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优化资源使用方式,灵活多元地扩大普惠性服务范围,增加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园机会,提高优质资源覆盖率。
优化现有优质资源的使用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扩大优质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范围,间接扩大了优质办园资源。第一,通过项目支持和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等形式,激发企事业单位、集体所办幼儿园拓宽招生范围,面向社会招生,扩大其服务周边社区的能力,为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增加入园机会。第二,鼓励优质幼儿园办分园、合作办园、品牌管理指导办园等方式,在发展动态中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扩大公办幼儿园数量和优质资源的辐射服务范围,制衡民办园的无理高收费,在竞争中实现普惠。第三,借鉴香港地区和英国、美国的经验,在优质幼儿园推行半日或间天入园制,上午一批、下午一批或者周一三五一批、周二四一批,分批入园,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幼儿入园机会,增加幼儿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扩大普惠性服务覆盖率。
探索多种普惠举措,吸引社会资本举办有质量的幼儿园,实现办园投入主体的增量,推进学前教育持续有效的资源扩容。
一方面,完善民办园普惠性服务的扶持制度,加大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奖补力度,通过以奖代补、购买学位、学前教育券、派驻公办教师、提升培训额度等方式,灵活调配财政性经费对普惠性民办园投入,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速度,提升优质民办园服务能力,扩大普惠性民办园,分流入园压力。其次,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或返还收费、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公益资本和企事业单位投资举办非营利性、有质量的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
责任编辑:王思露